国家疾控局今天通报近期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及健康提示。今天是秋分节气,“秋老虎”余热尚在,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受人员流动、降雨较多、病媒生物活跃,以及宿主动物活动范围扩大等因素影响,结合传染病流行规律和疫情多渠道监测结果,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年,国家卫健委将每个地市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睡眠门诊服务”列入全系统为民服务八件实事之一。为更好地了解我国睡眠障碍现状、建立睡眠大数据库、探索睡眠诊疗新模式,全国睡眠障碍筛查项目于2023年正式启动,至今已为全国266家医疗机构授牌。此次论坛上,又有北京老年医院等22家医院代表获授牌。“项目旨在通过对大样本人群睡眠监测,提供数据依据和防治路径,从而减少国家医保基金支出,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秘书长皮巍巍说。
2022年走进固原巷社区,习近平笑着说,能感受到社区里各民族其乐融融。“要格外珍惜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介绍,为推进人才供需适配改革,学科专业目录已经从10年前每10年修订一次,到现在每年更新发布急需学科专业清单,并适时发布微专业、微学分,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这两年多,学科专业点调整比例超过20%。推进实施本科教育改革试点计划,在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和生物学等9个基础学科领域出版系列核心教材。在职业教育方面,实施“新双高”改革,大力推动办学能力高水平和产教融合高质量,充分融合人才成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失眠大体分为慢性和短期失眠障碍两大类。对患者来说,失眠是一种主观感觉,医生要对其准确诊断,才能实现有效治疗。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张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失眠的诊断要借助睡眠评估量表,但主要还是靠医生的临床评估,评估量表只是起辅助作用。
有趣的是,此时有一项民俗是“粘雀子嘴”,就是将没有包馅的汤圆煮熟,用竹签扎上,然后放在田梗上,意思是希望那些小鸟去吃汤圆,不要去破坏庄稼。
“内稳态和生物节律是良好睡眠的基础。睡眠一旦出现障碍,其实就是调控机制出了问题。”黄志力介绍,白天缺乏运动或工作强度不够、晚上熬夜,都会打乱生活节律,干扰睡眠调控。“简单来说,多数人是因焦虑抑郁、工作压力没有解除或缓解,中枢系统长期过度紧张兴奋,到了该睡的时候也难以平静下来。”
聚焦争取人心,积极涵养港澳台及海外工作资源。2024年高质量组建香港辽宁社团总会,在香港举行香港辽宁社团总会成立庆典暨辽港经贸合作交流大会,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拓宽了对港工作新阵地和辽港交流合作新平台。扎实推进对港澳台工作,召开省政协港澳委员和特邀列席人士代表座谈会,在香港面向港澳政协委员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积极服务港澳台工作大局。把凝心聚力同圆共享中国梦作为促进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的工作主题,召开省海外联谊会五届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组织“中华文化大乐园——日本大阪营”,制定《辽宁省华侨回国定居办理工作实施办法》,深化做好为侨服务。举办“港澳和侨界代表人士看辽宁”等活动,与30多个国家的50多个侨团等建立联系,辽宁“朋友圈”持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