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高等教育体系不仅要着重培养“硬技能”,更应该将创新创业能力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枢纽推动教育转型,不仅是锻造适应力强、创造力高、具备终身成长潜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必然要求,而且是破解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题的关键所在。高校作为育人主体,应当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与全面成长,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探索个性化路径,助力其实现人生价值。
文化领域的数据要素,相比其他领域的数据要素而言,既具有客观性、非竞争性、可复制性、共享性、规模性等共性特征,又有强烈的价值导向性、历史传承性、审美多样性、情感共通性及其评估复杂性等突出特点。文化领域数据要素化的过程,一方面,是指各类文化数据转换为可量化、可交易的资产,能参与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通过技术手段和市场机制中介激发文化数据所承载的社会历史价值及其背后所潜藏的思想观念价值。这种双重价值属性,决定了文化数字化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就此而言,文化领域数据要素化的本质,是借助“技术+市场”的双轮驱动,推动文化资源从保护转向活化传承、文化服务从特定对象或区域转向普遍共享、文化管理从孤立存在转向互联互通,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宁电入湘”工程是中国首条获批的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起于宁夏中宁县中宁换流站,落点湖南衡南县衡阳换流站,途经宁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六省市,输电距离1616公里。
推动作风建设向上向好,须将“常”“长”二字贯通融合,一体推进。“常”中有“长”,以常态之功促长效之治。“长”寓于“常”,以长效之制固常态之效。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刚性有力的执行保障、深厚持久的文化涵养,为日常的监督、教育、纠治提供了稳定遵循和有力支撑。制度的长效性确保了监督的规范性、教育的系统性、纠治的精准性;文化的长久浸润则内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自觉,使遵规守纪、弘扬正气成为一种习惯和本能。长效机制的建立,使得作风建设不再是“一阵风”,而是嵌入日常肌理,融入组织血脉,确保常态之功行稳致远。
“一个人的力量微如萤火,众人携手便能照亮整片星空。”2024年,在拜城县委社会工作部的积极推动下,“检察官妈妈”志愿服务团队联动当地教科局、妇联等9个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成功打造“15分钟女童关爱服务圈”,旨在让每个需要帮助的孩子都能在触手可及的距离找到温暖。
推动港澳与内地交流交往。充分用好在地资源,深挖地域特色,组织港澳同胞到内地开展社会考察、文化寻根、业界交流、职场实习等活动,持续增强港澳同胞对国情的了解和认识。据统计,2023年至2024年,各级统战部门开展涉港澳台交流活动880批次,累计覆盖港澳台同胞近40万人次,形式丰富、特色鲜明、成效突出。
当天,上海市江苏商会与上海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上海银行将在合作期限内为上海市江苏商会会员企业提供300亿元授信额度。“国缘V9·苏商戈壁行”启动仪式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企业家座谈会同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