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9月5日电 (何浠 陶思阅)“我报名参加了下一轮的‘村K’,到时候要让亲友团给我投票加油!”4日晚,泸州市纳溪区居民洪敏在纳溪丝厂街区“丝厂年代舞会”上兴奋地说道。
黄祖鑫表示,街区自投入运营以来,市场反响十分热烈,群众评价颇高,在泸州同类消费场景中堪称首创。仅在运营后一个多月时间里,街区接待人次就接近三万,单日最高人流量更超三千,同时在场人数最多时也有近800人。
目前,秋粮全面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也是实施“一喷多促”稳产增产技术的窗口期。今年,河南全省秋粮种植面积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在漯河市源汇区,农业农村部门联合供销社等组织,为近两万亩玉米实施免费“一喷多促”飞防作业。
南宁市邕宁区龙象社区是大规模征地拆迁安置社区,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社区。该社区创新打造“我家在龙象,互嵌促同心”社区民族工作品牌,构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度互嵌的新型社区生态,营造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民族大团结”良好氛围。
视频显示,崖下荆棘丛生,灌木枝桠刮着他的手臂,还扎出了不深不浅的伤口。周先生说,他每走一步都格外小心,脚先踩实了石块,手上抓着能借力的树根,再慢慢往下挪。他一边走一边留意周围的动静,大声喊着“Hello”,声音在山中回荡,却始终无人回应。
数量的增长只是故事的一面,双向旅游交流的质量提升同样值得关注。如今,中俄旅游交流已不再是过去简单的观光模式,呈现出深度化、体验化、多元化的新特点。俄罗斯游客不仅走进北京、上海、西安等中国“老牌”旅游城市,也将脚步延伸至云南丽江、四川九寨沟等更多地方,体验中国多元文化;中国游客除了沿着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传统线路游览,也去看贝加尔湖的蓝冰、勘察加的火山等。
旅游规模的扩大得益于两国政策的支持。中俄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俄两国元首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早在2012—2013年,中俄就互办了旅游年。2024年5月,普京总统访华期间,两国元首共同出席2024—2025“中俄文化年”开幕式,中俄旅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9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外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9月14日,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外国游客在华办理住宿登记、支付、通信、获得语言服务等方面的便利度显著提升。两国航空公司还通过加密部分航线、提升航班频次以满足两国旅客出行需求。据俄方统计,2024年10月底至2025年1月底,中俄间固定航班执飞班次达4600余次,平均每周380余次。签证政策、入境管理、旅游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等一系列利好,令双向人员往来通道更加顺畅。
“你们都是我的中国家人。”嘉兰惠对老朋友们说,“每次到访中国,我都被中国人民对自身历史的珍视深深触动。我有幸与许多抗战老兵有过交流,也走访了多所学校。年长者会分享他们的故事,年轻人则对那段历史充满好奇。中国对教育的重视,反映出这个国家从未忘记过去的奋斗历程,同时始终坚定地着眼于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