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要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当时我国城镇化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重要论述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发展的深刻思考和前瞻布局。此后在地方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内涵式发展,比如,2019年在上海考察时要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2024年在天津考察时指出“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创新城市治理,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增强发展潜力、优化发展空间,推动城市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等。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是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发展方式决定城市的发展质量。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我国城市规模扩大、地域面积增加,同时也产生了城市文脉和风貌受到破坏,城市安全韧性保障不足等问题。应当看到,城市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做大规模和经济效益,必须统筹城市发展的生产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和安全需要。比如,一个城市如果产业过度集中、功能过分拓展,人口就会过度集聚。一旦人口和经济规模超出当地水资源承载力,就不得不超采地下水,导致生态空间和建设空间比例失调,环境容量就不可避免变少。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就要推动城市发展方式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增效转变,更加注重集约高效,以更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要通过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提升资源和空间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走出一条资源节约、低碳环保、质量优先的发展路径。
纪念抗战胜利,更为启迪未来。回顾历史不是为了沉湎于悲壮的回忆,而是要把历史经验转化为面向未来的力量。港澳与国家荣辱与共的历史,证明了同心则兴的道理。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经济转型压力,港澳社会更需要这种精神支撑,以背靠祖国的最大确定性来应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不确定性。既要坚定自身定位,也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既要守护独特优势,也要善于与祖国共享机遇。
对抗旱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印发《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播种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就抗旱播种、田间管理、旱情监测、水源调度等提出要求。严格落实以气象预报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组织相关部门滚动开展旱情会商,分析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及时启动省级抗旱应急四级响应,14个省辖市先后启动本地区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全省进入抗旱应急状态。
现在,陈依购买资料时逐渐摸出了一些门道,不再盲目追求“大全套”:先问同学有没有已经使用过的资源,或去B站看开源网课,“如果课讲得好,附带的资料一般不会差”。此外,她还提到了一种更“轻”的知识付费形式——技术博客。她提到一款软件,“上面有一些工科相关的优质内容需要付费阅读。它不是录播课,更像是一种‘精准补强’”。
《宣言》称,上合组织成员国将致力于扩大旅游领域互利合作,发展旅游基础设施,促进旅游客流增长。伊朗华侨华人联合会会长谈凯就此表示,伊朗历史积淀深厚、文化遗产丰富,期待伊朗在上合组织框架下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开展国家间人文交流活动,让更多游客一睹灿烂的古波斯文明。
在全国多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由城市更新改造而成的商业新地标。曾经上海的水泥厂现在是西岸梦中心,这里白天是市民的临江“天然会客厅”,晚上化身“水岸剧场”。曾经的湖南长沙油脂厂引入潮玩娱乐、餐饮等多元新兴业态,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年轻群体在此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