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命令,令人动容。1942年,日寇“扫荡”,又逢大旱,很多百姓以树叶充饥。晋察冀军区为此发布了一道独特的命令——“树叶训令”:部队所有伙食单位必须到15里以外采摘树叶,村庄附近的树叶要留给群众吃。
“人工智能协作不应导致判断力和人文关怀的缺失,教育必须坚守人类主体性。”8月1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斯蒂芬妮亚·贾尼尼的这句话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
托马斯·拉贝和家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6所约翰·拉贝交流中心,弘扬约翰·拉贝的人道主义精神,传递和平和友谊,为年轻一代树立榜样。他还将约翰·拉贝的人生经历、南京大屠杀的目击记录、德国专家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观点等内容整理为《拉贝与中国》一书,再现拉贝在北京、天津、南京30年的生活经历,讲述拉贝家族几代人同中国人民的情谊,该书中文版于2024年1月出版。
“党把我放在什么岗位上,就要在什么岗位上建功立业。”这是陈红军生前常说的话。2010年从军校毕业后,他毅然奔赴西陲边关,在喀喇昆仑坚守10年。战斗中,他冒死救出祁发宝后,自己却陷入敌军重围,面对棍棒石块的疯狂攻击,顽强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4个月后,他的儿子“小红军”出生,而这位“七一勋章”获得者却永远错过了孩子的成长。
作为研究丝路发展的专家,阿万尝试从文化理念出发理解“一带一路”倡议。他发现,“上海精神”与“一带一路”倡议共同植根于合作互鉴、彼此尊重、共谋发展的理念。这一超越零和博弈的东方智慧,正在亚洲乃至更广范围内引发共鸣。
在中国共产党高举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一首《花鼓词》唱出了“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抗敌局面:“军队是扛枪的老百姓,老百姓是不穿军装的八路军;军为利箭民做盾,为保江山团结紧。”
朱凤莲强调,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欢迎更多台湾同胞开启“看见大陆”之旅,亲眼目睹真实、立体的大陆,亲耳听闻熟悉亲切的乡音古韵,亲身体验大陆同胞的深情厚谊。我们也将继续出台更多惠台利民政策,为两岸同胞交流交往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
在他看来,巴中长久的文明对话离不开青年的传承。就任驻华外交官期间,一项令他颇为骄傲的成绩便是促进巴基斯坦在华留学生数量显著增长。卸任外交官后,他回到巴基斯坦担任国立科技大学教授,开设中国发展经验课程,每年都会带学生到中国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