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想对所有欧洲人说的,欧洲人试着学习汉语很重要,因为这会让你不惧怕对方,会看到合作空间。我们必须相互学习,可以通过了解另一种文化,了解所有人、所有生活方式、所有思维方式来丰富自己,这将是完美的。
深渊是指深度在6000米至近11000米之间的海沟区域。长期以来,科学界推测化能合成群落可能广泛存在于深渊区域,但此前发现的案例屈指可数。此次研究首次在9533米的深渊,以及跨越2500公里的广阔海沟底部,观测到世界上分布最深、分布规模最大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这些群落主要由深海管状蠕虫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组成,它们依靠富含硫化氢和甲烷的流体维持生命。
王阳明不仅主张知行合一,在他这里可以说是“无之不一”。“无之不一”是刘宗周对王阳明思维方法的概括,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用它来点出王阳明的人格、学说特点。“无之不一”不仅蕴含知行合一,而且包括心理合一、内外合一、形而上与形而下合一、工夫与本体合一。心理合一指天理与人心的合一,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天理是理,昭明灵觉处是心。天地的普遍法则“天地之大德曰生”“日新之谓盛德”在人心中的体现就是良知。王阳明强调的“知是理之灵处”,也是这个意思。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合一,形而上者是理,形而下者是事;形而上者是体,形而下者是用,良知即体即用,事和理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将良知推致于具体事物是“下学”,在具体事物中体悟天道是“上达”;良知代表的天理是形而上者,致良知的具体行动是形而下者,两者合一不离。内外合一,良知本来即有,是内;良知必须推致于外在事物,是内外合一;在致良知中获得各种思想养分是外,将其收归、凝聚、融会于心是内。良知即内即外。良知是体,致良知的工夫是用,良知是本体,致良知是工夫,二者即体即用,即工夫即本体。总之,在王阳明这里,一切皆是合一的,目的是纠正学者空空穷理、只在知识上用力的偏颇。
一位集成电路领域的研究员向记者展示了项目结项档案清单:年度工作计划书、预算书,年度工作报告和经费使用报告,3份;项目管理相关会议文件(年度交流总结会议或学术年会等),1份;项目举办或参与的会议文件,3份;课题管理年度工作计划书、预算书,年度工作报告和经费使用报告,9份……林林总总,仅一个项目结项所需的材料就可分为15个大类、65份,包括相关会议的视频、音频、照片,成果宣传形成的视频、音频、照片,等等。
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
央行机构也提供了几个颇具说服力的例子。20世纪30年代,当时为私人所有的英格兰银行进行了大规模重建,该重建工程由建筑师赫伯特·贝克(Herbert Baker)负责设计。这项工程于1939年完工,而此时银行因在大萧条期间的政策失误而丧失了信誉。1946年,批评者成功地将其收归国有。
如今,一些科研管理部门仍痴迷于“做时间的朋友”——不过这样的友谊,对科学家就意味着科研进展的时间表必须按格填满,“到点出活”。许多科学家表示,科技项目进度管理提前考核、过度摸底背后,是强求速成的科技管理风气。科学研究有其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如同育种需待种子发芽,忽视周期的考核只会催生“伪成果”——看似达标,实则催生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