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嵬驿景区北方炕展示馆门口,传统的纺线机、排布机、织布机等机器排成一长排,6位平均70多岁的老人分工合作,搓捻子、纺线、滚线、排布、织布、捶布……他们的忙碌也吸引着游客围观拍照。还有游客来到机器前,在老人指导下沉浸式体验关中传统民俗——织布的全过程。
据悉,自2024年4月首演以来,《柳柳州》已在北京、柳州、山西等地巡演80余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将柳宗元的故事传递给各地观众。从“北望长安”到“情归柳州”,再到“归乡”巡演,《柳柳州》依托长期深耕本土的艺术人才资源,不仅成为广西文化旅游强区建设的亮丽名片,更以其“本土化创演、国际化表达”的实践经验,充分彰显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了蓬勃的广西力量。(完)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始建于北魏时期,现存主要洞窟45个,共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完)
广大青年要珍惜学习时光,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注重实践锻炼,通过实践来检验和提升自己的能力。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善于向他人学习,勇于接受挑战,不断突破自我。要立足本职岗位,靠本事立身,凭实干进取,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时,从容应对,精准发力,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青春光彩。
在实际应用中,王明昱不仅组织师生尝试将水墨写意的图样语言与都市审美趋势相结合,在旗袍、日常女装、礼服、配饰等多个品类中实现风格嫁接,还带领学生将夏布绣技艺创新性地应用于职业装中,在结构设计与刺绣融合上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功能服饰”的双向突破。
遵义市市长黄伟介绍,当地着力打造“洞穴+”,坚持洞内洞外协同发展,洞内推出“洞穴+音乐”“洞穴+诗歌”等文化创新业态,洞外融合传统民俗风情与现代康养理念,联动温泉养生、森林徒步、体育赛事等,开发洞穴图书馆、星空露营区、地心集市等旅游业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洪河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836公顷,保护着水生、湿地和陆生生物及其环境共同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以及东方白鹳、丹顶鹤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2002年被国际拉姆萨尔公约组织批准加入“国际重要湿地”。
成都地铁内,绯丝和李森的声音通过穿梭于地下的钢铁长龙,融入这座中国西部城市的日常脉搏,而他们跨越太平洋的故事仍在中国继续书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