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成立至今,除组建一支跨越老、中、青、少四代数十名的讲解员队伍外,每逢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社区总会邀请在昆南侨机工后人“回家”团聚,写春联、包粽子……这些当年机工们在艰难岁月中坚守的习俗,在纪念馆内外一一重现,连接过去与现在。
这一心愿因战火落空。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双腿被炸断的孙占元仍坚持爬行指挥战斗。在子弹用尽后,他解下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新华社快讯:最后出场的是教练机梯队。7架歼-10表演机划出14道彩烟,寓意着中华民族14年可歌可泣的抗战历程,象征着14亿中国人民奔向强国复兴的绚丽前景。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时刻到来”。正如BBC所言,此次阅兵,是中国向世界传递实力与影响力的窗口,也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铭记、对未来的自信,以及向世界传递出的民族自豪感。(完)
香港特区署理行政长官陈国基和政府高层官员出席仪式。当日8时许,升旗队踏着正步护送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进场。随着国歌奏响,国旗和区旗在全体出席者的注目下徐徐上升,迎风飘扬。
故居内惠通桥模型一侧的展板上写:梁金山捐资将旧桥改建为新式柔型钢索大吊桥,可通行汽车。有人提出此桥应叫金山桥,梁金山却说修桥是为了互惠互通,应叫它“惠通桥”。
老兵莫东坚感慨地说:“看到国家现在这么强大,军队这么威武,我们当年的血没有白流!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军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完)
时光流转,这份情怀在岁月的长河中代代相传,绵延不绝。仰望苍穹,“嫦娥团队”“神舟团队”怀揣揽月摘星之志,将千年飞天的浪漫梦想化作震撼世界的航天壮举;俯瞰大地,铁路建设者以逢山开路的魄力、遇水架桥的担当,让“复兴号”在锦绣山河间织就万里通途,串联起城乡的繁荣;荒漠戈壁上,治沙人以愚公移山的执着播撒绿色希望,让沙漠变绿洲的奇迹在西北大地不断续写;边关哨所里,年轻的战士们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誓言,用忠诚与热血在边境线上筑起“活界碑”……这生生不息的爱国情怀,已化作每个岗位上的坚守与奋斗,助力人们在时代浪潮中奔涌向前,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这份情怀,在今日的奋斗中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