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活化的意义,从来不是将历史封存于玻璃柜,而是通过场景触摸、技术赋能、跨文化叙事,让历史温度穿透时空,让不同肤色、语言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影像。当抗战精神通过场景被触摸、借技术被看见、经跨文化被理解,它便不再是“专属记忆”,而成为照亮当代世界的精神力量。
“虚”与“实”融起来,借助数字技术,打破物理区隔,实现更有力的要素保障。为解决轻资产融资难问题,贵州推动文旅数据变现,兴义万峰林旅游集团通过登记景区、商户营销服务产品等数据知识产权,让文旅数据资产入表,并向贵州银行申请到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针对离境退税,中国银行打造专门服务入境游客的“来华通”APP,推动“即买即退”跨区域互通。以创新举措降低制度性成本,提升要素流动效率,就能培厚企业成长、市场发育的“沃土”。
帮扶举措:一是综合分析企业面临的问题及现状,组织召开技术研讨会,开出“分析建议书”,帮助企业采用高品质材料和先进制造工艺,确保机械结构坚固耐用,同时设计中充分考虑易损件的更换和维护,降低维护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依托京津沪渝可靠性专家队伍,优选技术精湛的专家,开展质量技术培训,协助建立精确控制系统,攻克先进传感器技术,实现在水下300米的严苛环境中对操作过程的高度精确控制。三是运用京津沪渝可靠性公共服务平台等先进检验资源,根据不同的特殊应用场景及技术要求,帮助企业开展产品测试验证。
耿爽说,中方呼吁立即实现持久停火。残酷现实已经表明,军事手段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立即停火才是拯救生命、让人质回家的正确方式。近日媒体报道,以色列决定升级军事进攻、全面占领加沙,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中方敦促以色列立即停止这种危险举动,敦促各方立即达成有约束力、可持续的停火协议,敦促对当事方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秉持公正负责任态度,采取切实行动推动停火。
此次倡议的重点是基本生活用品,包括主食、食用油、大米、乳制品及家庭日用品。参与倡议的零售商将根据真实的生产成本和消费者的购买力,对价格进行调整。
如今,梅山港区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自动化作业设备集群,拥有36台远控桥吊、116台远控龙门吊、102台智能无人集卡,实现了全流程协同作业。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最为珍贵的遗产之一,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当时,浙江还没有一处世界遗产,基础相对较弱,世界遗产申报工作起步也较滞后。2002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考察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西湖西进”工程点等地时,明确表示省里积极支持西湖综合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积极支持西湖申报“世遗”。2004年10月,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快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等工作的步伐,培育世界级品牌的旅游产品”。2005年5月11日,习近平同志在对《良渚遗址保护考察团赴集安考察报告》的批示中指出,“我省在世界遗产申报方面尚属空白。‘申遗’是有许多条件的,也要下决心,花代价”。2005年7月4日,习近平同志对省文化厅、省文物局报送的《关于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的报告》再次批示:“请杭州市委、市政府继续推进保护和申遗工作。”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之前,习近平同志曾七次就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习近平同志的关心和支持下,良渚遗址的考古和申遗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关于大运河保护,习近平同志深入现场考察调研。2006年12月31日,习近平同志在考察中国大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时,指出“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突出了还河于民、造福于民的要求,希望杭州用好运河这张‘金名片’,把运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时代特征、杭州特色的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习近平同志对申遗工作的关心指导、亲自部署和倾力推动,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和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