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旱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印发《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播种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就抗旱播种、田间管理、旱情监测、水源调度等提出要求。严格落实以气象预报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组织相关部门滚动开展旱情会商,分析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及时启动省级抗旱应急四级响应,14个省辖市先后启动本地区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全省进入抗旱应急状态。
眼下,上海正在持续扩大入境消费,推出夜生活节、国际邮轮节等特色活动,并与苏浙皖共签入境游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力争实现2025—2027年长三角入境过夜游客年均增长10%。而从“上海游”到“上海购”,上海的离境退税服务也在升级完善。
一是加强青年交往。落实好习近平主席提出的“3年1万”重要倡议,用好中法青年使者、千人实习生、科研伙伴、杰出青年科研人员交流计划。
北京论法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律师开佰达认为,随着近年来专业性科普的蓬勃发展,我国已建立起包含《科学技术普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在内的医疗健康科普法律规范体系。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平台审核机制和处罚力度不足、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缺位等仍给医疗健康科普秩序带来挑战。
论坛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分享了香港在推动法律科技发展方面的积极举措与成果。他表示,作为连接中国内地与全球的“超级联系人”,香港正通过政策支持、国际合作及平台搭建,助力法律科技在争议解决、全球治理等领域的创新应用。特区政府重视法律科技发展,将其作为提升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效能的重要抓手。其中,律政司推动成立“法律科技发展咨询小组”,专门负责制定法律及争议解决领域的法律科技策略,为行业发展提供方向指引。
启动仪式上举行了以“文明互鉴中的和合共生”为主题的微沙龙。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研究员、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陈圣来;匈牙利国家博物馆驻华代表、中欧文化历史研究专家贝思文;加拿大全加华人联会理事会理事、加拿大新时代电视台主持人兼策划张安妮,围绕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时,如何与当地文化对话,实现“和而不同”;侨界力量在文明互鉴中发挥哪些独特作用;面对文化差异,如何让海外侨胞更有效地传播中华文化等话题展开讨论。他们认为要以侨为桥、以文化为媒,既要守住中华文化的根与魂,也要张开怀抱拥抱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完)
“泰中友好交流从来都是双向奔赴,泰国华裔亲情电影《姥姥的外孙》受到中国年轻人喜爱,泰国的中国奶茶店外总是大排长龙。”关国兴感慨道,便利的直航,便捷高效的出入境政策以及越来越多的语言人才点亮了中泰交流合作的“万家灯火”,让中泰民众心手相连。
四是保持创新引领。大力支持中法碳中和中心建设,助力两国绿色低碳发展进程。办好第二届中法教育发展论坛。加强多边协调配合,共同建设开放包容的美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