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持续深耕科普沃土,悉心呵护每一份对科学的好奇与热爱,推动全民科学素养与科技创新突破同频共振,为科技强国建设构筑更坚实的根基。
9月29日电 彭博社28日发布文章,在中国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股市强劲上涨等因素推动下,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意愿明显回升。
9月29日电 国新办2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成就。会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表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共建成水库9.5万座、大中型调水工程200项、大中型灌区6924处、堤防31.8万公里,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惠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科普法明确“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科普工作”,这要求我们将科普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依据自身发展阶段和资源条件,实施差异化科普策略。对于科技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来说,重点或应落脚在加强基层科普服务网络建设上,通过“科普下乡”“科技特派员”等机制推动人才与资源下沉,努力补齐公共科学服务短板。而在科技资源富集的地区,或更应注重前沿科技动态普及与创新文化培育,通过建设高水平科技馆、举办国际科学活动等方式,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科技创新热情,营造鼓励自主创新与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前不久一则新闻登上热搜,福建厦门一名6岁男童在沙滩玩耍时踩到死鱼被扎伤,次日因高烧、呕吐被紧急送入ICU,确诊为创伤弧菌感染。其实,创伤弧菌感染的案例屡见不鲜。特别是,假期即将到来,无论是海边出游踏浪,还是居家下厨处理海鲜,大家都要格外注意。
李明征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仲裁法律制度在开放包容创新,对机构和人员的监督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适应的问题。2025年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该法将自2026年3月1日起实施。
在监测感知方面。“十四五”以来,加快构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系统,大力提升对水利物理对象的透彻感知能力,为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监测防控和数字孪生水利体系构建和运行提供动态实时信息支持。
科普活动掀起阵阵全民爱科学热潮,激发起更多创新创造的热情。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1127所科技馆、749个流动科技馆、1418辆科普大篷车等骨干阵地全年接待观众近1.5亿人次,“科普中国”旗舰平台累计传播超1958亿人次。另一项数据同样令人振奋:据统计,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03年的1.98%提升至2024年的15.37%,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5年的第10位,已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