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引领下,上合从6个创始成员国发展成为覆盖亚欧非三大洲26个国家的“大家庭”。在卢金看来,“上海精神”集中体现了上合组织的核心价值,即坚持互利共赢、平等相待,尊重多样性,反对对抗和“冷战思维”,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在上合组织内,所有问题都以协商一致方式解决,这正是通过尊重多样性实现合作的体现。”卢金说。
这一规划与居民的日常感受不谋而合。今天,在法源寺街区,文化的印记遍布街巷,管线入地后腾出的空间被居民自发改造成花坛,居民郑恩清和邻居特意种下丁香,呼应诗会传统;新换的智慧灯杆造型简洁素雅,与胡同的历史氛围相融;胡同里新开的商铺也透着雅致。
中国积极开展国际气候合作。2016年以来,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并动员项目资金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新能源企业为全球市场提供了80%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推动全球光伏发电成本下降超过80%,风电成本下降超过60%。
此前,《南华早报》22日在报道中指出,此次峰会规模宏大,参会国家众多,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区域事务中的影响力,显示出周边国家对中国主张和理念的关注,也彰显了中国在“全球南方”国家中积极发挥建设性引领作用。
同时,物流运行更加高效。“十四五”前四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0.6个百分点,前四年累计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接近9000亿元。
他进一步表示,上合组织秉持“上海精神”,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彰显出多边主义的生命力,为反对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提供了道义支持和实践范例,展现出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独特价值。
会上,有记者问,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全球气候治理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虽然美国再次退出了《巴黎协定》,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绿色低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各方仍在共同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中国将如何继续维护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会上,有记者问,大国团结协作对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构建战后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方如何评价当前中俄、中美、中欧关系,对进一步发展大国关系秉持怎样的立场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