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加强准入管理,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全面落实分区管控制度,严把“两高”(高排放、高污染)项目准入关,将环评审批权限上收到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实施台账式管理。“十四五”期间,全国“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数量持续下降;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项目的环评数量不断增加,2025年上半年两项同比分别增长44.4%和31.3%。另外,据初步统计,“十四五”以来共审批电子信息制造类的高技术产业项目环评文件1.46万个,涉及总投资6.28万亿元,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要素保障。
常态化文化活动是吸引客流的核心动力,“白塔之夜”夜间专场已累计举办40多期,电影放映会、民乐演奏会、尼泊尔文化分享会、非遗演出等主题活动轮番上演,活动结束后点亮的白塔,更成为夜间独特景观。
河南文旅的爆发,还得益于顶层的战略设计。河南把文旅文创融合列为“十大战略”之一,明确“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有了这面旗帜,各地的思路清了、底气足了,企业也敢放手干了。
9月17日,由中国旅游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新大会发布了《“中国服务”河南模式研究报告(2025)》,解码河南文旅“破圈”背后的创新密码。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从90后三弦传承人的民乐演奏直播,到00后用皮影创新演绎《哪吒2》,再到《你是我的碗》等非遗微短剧,这些作品以贴近大众的叙事方式,让非遗故事生动可感。
人文交流是双边关系的重要纽带。高金洪表示,中方即将启动的第二期中国—东盟青年领军者成长计划意义重大。青年需通过交流项目凝聚共识、提升能力、拓展视野,这是有利于促进双方长远关系的重要投资。此外,中国—东盟旅游部长会议机制已建立,于明年举办的首次会议将更加便利双方人员往来,助力双方在多领域的相互理解。
在我国高校的课程体系中,恋爱课仍是一个较新的“小众”概念。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绝大多数精力都放在学业上。如何与异性展开社交,如何恰当处理亲密关系,都是他们此前少有机会思考、探索的问题。因而,高校开设“干货满满”的恋爱课,对许多学生都有很强的吸引力。此前,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发起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88.23%的大学生支持大学开设恋爱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