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8月,鲁南铁道队破坏了津浦铁路韩庄段,致使日本运兵军列脱轨;9月,成员们砍断电线杆百余根,使日军的通讯和交通同时瘫痪;11月初,铁道大队与运河支队、滕沛大队、微湖大队、边联支队联合行动,在塘湖站附近成功截获日军运布车,解决了军区武装越冬缺少棉衣的困境。
1989 年,高考失利的薛魁成为新疆乙烯工程建设指挥部的 “代培生”,前往南京化工学校学习;1991 年,新疆首套 14 万吨乙烯装置落户独山子,他成为一线操作工人。从那时起,他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宿舍里常常学到忘记吃饭,直到深夜才发觉饥肠辘辘。面对全英文的技术资料,他边学技术边啃英语,一点点 “消化” 专业知识;为了全面掌握乙烯生产技术,他主动跨岗位、跨工段学习,最终拥有裂解班长、分离班长及值班长核心岗位各三年以上工作经历,成为行业内少有的 “全能操作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山东统一战线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统一战线成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薛魁坦言,荣誉不是终点,而是继续前行的动力。作为 “新疆第一代乙烯人”,他见证了新疆石油工业的巨大变迁:从 “人马扛肩” 的传统作业,到 “智能化操控” 的现代生产;从完全依赖国外技术、进口设备,到实现自主创新、拥有自己的工艺包;从单一炼油企业,到如今的炼化一体化、产业集聚化企业……“这些变化离不开每一位石油人的努力,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
在新疆独山子石化的乙烯装置区,有这样一位身影:他从高考失利的 “代培生” 起步,成长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技能专家、独山子石化公司首席技师;他扎根边疆 34 载,见证并参与了新疆乙烯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他用精湛技艺攻克无数生产难题,用倾囊相授培育大批技能人才。他,就是乙烯行业的技术 “大牛”—— 薛魁。近日,我们走近这位 “大国工匠”,听他讲述与乙烯为伴的岁月里,关于初心、攻坚、创新与传承的故事。
具体而言,监测的变形数据表明,当圣托里尼的岩浆房充盈时,科隆博的岩浆房就会缩小。研究人员推测,自2024年7月起至2025年1月地震发生期间,圣托里尼的岩浆房在3.8公里深处持续膨胀。1月27日后,他们观察到岩浆从科隆博下方7.6公里处转移到圣托里尼,这可能导致了连续地震。
思政课重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思想文化多元交织,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在此背景下,当代中国青年形成怎样的价值观,能否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理想信念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仅凭情感无法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纵观党史,无数革命先驱无一不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价值认同铸就了他们牢固的理想信念。今天,理想信念的形成,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拓展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的认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这是思政课着力增强政治引领功能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