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始终是战略问题,我们的着眼点不仅仅是一时产粮的多与少,更要看底线牢不牢、根基稳不稳。特别是,我国耕地面积有限,一些农作物单产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明显差距,必须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同时瞄准农业科技这一活跃变量做文章,在单产上挖掘更多潜力。
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贸易和关税壁垒不断增多。“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为各国协调国家发展利益与国际社会整体繁荣指明了方向,对于当今变乱交织的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森特利亚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理念,将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始终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发展创造新机遇,充分彰显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全球视野、人类情怀和大国担当。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十四五”期间,安徽、福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民营企业改革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当戏剧专业青年热衷探讨人与技术的关系议题,当理工科青年尝试带着代码、算法、交互设计走进剧场,如今剧场观众看到的不仅是艺术形式的革新,更是青年创造力的觉醒。剧场的边界被不断拓宽,戏剧的生命力也将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对抗旱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印发《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播种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就抗旱播种、田间管理、旱情监测、水源调度等提出要求。严格落实以气象预报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组织相关部门滚动开展旱情会商,分析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及时启动省级抗旱应急四级响应,14个省辖市先后启动本地区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全省进入抗旱应急状态。
“以前这些屋子都住满了人,热闹得很。”黄智云站在一片杂草丛中,唏嘘不已,这里依稀能够看出曾是一座两层民房。和如今古村中不少尚未改造的建筑一样,它的墙体已经坍塌。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十四五”期间,安徽高标准建设智能语音、玻璃新材料、通用机械基础件3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万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0户。汽车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教育是托举未来的希望。基础教育,从“有学上”变为“上好学”;职业教育“接地气、能致富”,服务于产业振兴;高等教育,既加强学科建设,又把培养的人才输送到发展所需的领域;教育援藏,构筑跨越山海的人才桥梁……教育的火种正以燎原之势,为雪域高原的高质量发展带来生生不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