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观众走进剧场,沉浸在舞台的魔力中,演出结束便匆匆离去。而如今,剧场正成为一个开放的空间,它不仅是内容的生产者,更是情感的连接点和消费场景的延伸。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票根经济”的兴起。一张小小的票根,不再只是入场凭证,而是开启城市文化探索的钥匙。在上海,许多实践正在展开: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友邻计划”,让观众与安福路上的咖啡馆、花店、餐厅建立起联系;音乐剧《SIX》(《六个皇后》)的“皇后巡游地图”,让淮海路商圈沉浸在一片紫色氛围之中;《不眠之夜》则凭借独特的沉浸式体验,带动了所在商圈的人流和消费。
“《吕梁山大合唱》交响乐不只是一部音乐作品,更是一堂生动的精神党课。”山西省文联主席葛水平表示,红色基因是永不褪色的精神密码,交响乐中每一段旋律都在诉说着吕梁军民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英雄故事。“如今我们面对工作中的挑战,更要传承这份不服输、不退缩的劲头,把革命先辈的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精神。”
买家非常感动,想给钱格礼物或报酬。钱格告诉她,“如果真的要做什么,就给快递员买点吃的吧。我只是动了一下嘴,但他确实是做了事情的。”
在创作过程中,聂耳始终坚持艺术与现实相结合。为写好《码头工人歌》,他亲赴上海码头体验工人劳动;为谱出《卖报歌》,他与卖报女孩深入交谈,捕捉真实生活脉搏。
李岩竹对历史的尊重让嘉兰惠感到欣喜。她说:“如果我们的年轻人不了解战争历史,历史就有可能重演。随着二战亲历者越来越少,年轻一代铭记历史、坚守这些共同价值就变得愈发重要和紧迫。我们必须让年轻人明白,追求正义是每一代人肩负的使命,维护和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飞虎队的故事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历史,必须代代相传。因为我们离过去越远,我们需要记住的就越多,我们记住它就变得越重要。”
烽火远去,精神不朽。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独特精神著称于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新的历史条件下,海内外中华儿女要铭记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中国煤矿文工团成立于1947年东北解放区,是国家级艺术院团中历史最悠久的单位之一。2005年,加挂了“中国安全生产艺术团”的牌子。2018年9月,转隶到文化和旅游部。
“以前的河灯只有三种固定样式,现在我们将动物、人物、植物等元素都融入创作。”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俸文顺介绍,手工河灯的创新,既保留了竹篾扎架、彩纸糊面的传统技艺,又通过丰富的造型赋予新时代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