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面亮点频出,成为驱动制造业升级的核心力量。2024年集成电路年产量比“十三五”末增长72.6%,增加约1900亿块,越来越多产品装上了“中国芯”;高铁、船舶与海洋工程等装备取得新突破,人工智能(AI)、量子科技等领域创造了多个全球“首次”和“第一”。
数字经济、绿色能源是南非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也成为中南职教合作的重要内容。近5年来,中企与南非多所院校联合开展大数据、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等专业人才培养,培训规模超过1500人次。依托中企在南非承建及运维的风电、光伏等基建项目,中南建立职教领域校企合作机制,不少中企提前“预订”南非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项目实习及派遣赴华进修等形式持续培养南非技术人才。
对此,胡波则分析称,美国和菲律宾是在“互相利用”。出于对国际、地区形势的误判,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频繁挑衅中国,但美国不可能亲自下场,帮菲律宾进行所谓“维权”。
“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快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认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强化。2024年我国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6.3万家,是2020年的1.7倍。我国已有超570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占比近四分之一,科技领军企业在产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
以河南国际为例,2024年,该企业密集设立境外分支机构,首次实现非洲铝土矿直供河南,首次开辟新能源业务——几内亚5号营地光伏项目落地等。
北京理工大学精心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九大实践专题引导师生奔赴科研前线、乡村田野与西部边疆,在广阔天地间感悟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气象;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成立大学生宣讲团,发挥实践育人在高校“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让青春之声在实践熔炉中淬炼得更加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