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大公报》头版用五个前所未有的超大号铅字“日本投降矣!”,向全国人民报告了抗战胜利消息。次日《大公报》刊登的社论《日本投降了》中写道:“中华民族不是没有光荣的历史,中华民族更不是一个卑屈的民族。”
“吾多年谋生海外,凡我同胞均视之亲骨肉,外人欺凌,如遭刀割……国难八年,我一心献国,国亡即家败……”在位于云南保山的梁金山故居内,一篇“家训”肃然列于墙上,吸引游客驻足品读。
其三,参与者涵盖政府代表与民间人士——不少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在中国家喻户晓,部分人士更是十年前就曾来华参加70周年纪念。新旧身影交织,让历史记忆在传承中愈发鲜活。
“不管是苹果产业的全链条发展,还是肉牛养殖的循环模式,都能感受到政府扶持和当地民众参与的合力。”陈飞宇表示,这次参访打破了他对西北农业的刻板印象。“回去后要把这里的产业发展故事分享给台湾的朋友,希望未来两岸能有更多农业技术和经验的交流合作。”陈飞宇说。(完)
蚁光炎是泰国中华总商会第15届主席,抗战期间,在他的领导下泰国侨胞开始抵制日货。他还通过组织义演、舞“救国醒狮”、号召素餐过年等形式,在侨胞中筹募捐款,并带头认购救国公债,为祖国抗战筹措了大量的外汇资金。
去年,民航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画出国际航空枢纽的蓝图,提出“3+7+N”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
在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的静宁苹果科创馆内,台青们通过图文、实物、视频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了静宁县四十年来苹果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据该企业工作人员介绍,静宁苹果种植面积已超过100万亩,年产量达100万吨,品牌价值突破16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苹果之乡”。
在沙巴马中联谊协会会长胡逸山看来,神山游击队之所以在马来西亚得到持久而广泛的纪念,既因为它体现了反抗殖民侵略的英勇精神,也因为它是得到马来西亚各族民众广泛参与的抗日斗争。胡逸山说,“在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80周年之际、在马来西亚日(马来西亚于1963年9月16日成立,这一天被命名为马来西亚日)来临之际,这种精神依然激励我们团结一致、珍惜和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