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与合作平台的桥梁作用不容低估。中国—东盟博览会作为重要经贸合作平台,每年吸引大量企业参展参会。在9月17日至21日举办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众多农产品企业集中展示特色农产品和先进技术,促进双方企业交流合作,达成众多贸易合同和投资项目。各类农产品专业展会、线上贸易平台等不断涌现,为贸易搭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桥梁。
谢锋说,中国人民最早奋起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十四年浴血奋战,死伤三千五百万人,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中美两国人民患难与共、携手抗敌,谱写了生死与共的英雄篇章。飞虎队不远万里驰援中国,驼峰航线在冰雪中输送希望,史迪威公路贯通前线与后方,杜立特行动彰显守望相助的力量。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中美人民用生命友谊谱壮歌,拯救了人类文明,保卫了世界和平,深刻阐释了正义必胜、人民必胜、和平必胜的真理。我们要永远铭记和珍视这段历史,永远坚守真相、捍卫良知、弘扬正义。(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网站)
智造为器、匠心为魂,工匠精神永远不过时。本届创新交流大会上,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数字技术中心首席信息安全督查专家韩世海,分享了自己的“一万小时定律”:从中专生、值班员,到“啃”下重点高校计算机专科、本科和工程硕士,抱着电脑打瞌睡、梦里都是一行行代码闪过……专家的诞生,不是骐骥一跃,而是靠日积月累。制造强国需要制造强匠。无论时代如何向前、技艺如何更迭,唯有秉持追求卓越的理念、坚定精益求精的信念,专注岗位、勇于创新,方能更好服务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驻拉各斯总领事严宇清在讲话中介绍了领区内中尼双方在多个领域合作取得的新进展。她表示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包括尼日利亚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合作机遇和发展红利。
基础设施联通强化了贸易支撑。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成为重要里程碑,截至9月19日,全线累计开行货物列车突破6万列,货运量超676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运输突破1500万吨,货运量连续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沿线冷链、仓储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为东盟农产品运输提供了更便捷、高效、低成本的陆路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不断加密,进一步强化了双方农产品贸易的物流保障。
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过渡带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是中国知名的马铃薯产业大县。2024年10月,张殿武等人因用传统纯手工“漏粉”工艺创下“最长的马铃薯粉条”吉尼斯世界纪录而受到外媒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文化润疆、注重以文化人,这让我们深感使命光荣。”博物馆党委书记何嘉表示,将继续深挖文物内涵,让各族群众在触摸历史、欣赏瑰宝、参与互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李虎对澎湃新闻回忆起2023年秋季他在哈佛教学期间,俞孔坚恰好回到GSD做了个演讲,“他是来美国领一个很重要的奖Cooper Hewitt National award,也刚在纽约时报被大篇幅报道。在哈佛和随后回国后在北大,我们有机会长谈并更多了解他的思想。他的思考是从微观到宏观的,并非常清楚要让决策者听到这些声音。而实际上他也的确有能力和勇气,在一步步通过各种方式/媒介和项目去推广落实这些想法。他突然和过早的离去,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未完成的工作,需要有对这些迫切的生态危机与问题有着深刻关注的人,拾起他的勇气,继续推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