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明倡议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要义是求同存异、和合共生,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多元融合、共存共生的文化理念相互呼应,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高度契合。此次会议前夕,与会嘉宾分赴中国多地,近距离感知古老与现代交融的中华文明。在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里,“和而不同”的精神跨越时空感染众人;探访湖州安吉,近距离观察“天人合一”的生动实践;在上海洋山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感受开放包容的蓬勃活力……文明是具体的、鲜活的,参访的外国嘉宾表示:“希望从中国这本书中学到东西”“这里有我思考和学习的内容”。在全球化的世界里,通过文明对话交流思想、分享技术,互相借鉴理念和经验,有助于推动各国共同发展,携手绘就世界现代化的壮阔图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博科娃刚刚获得中国外文局颁发的兰花奖。“我一直为文明的多样性着迷。我的祖国保加利亚就是传统与现代交融之地。我们身处同一个世界,到处都有多元性的体现。”她说,“我非常赞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它促进着世界和平、和谐与团结,不仅着眼未来,也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仅是一个倡议,更是给予世界的一份馈赠。”
“除4处国保,代县还有444处文物古迹和108项非遗代表性项目。”代州古城景区导游、讲解员王雪梅介绍,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称赞代州古城为“一座规划得极好的城市”。
古典经济学从产生起,价值理论便构成其核心命题,原因在于自由竞争、产业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既要为产业革命的发展进步性提供理论支持,更要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正义性提供经济学论证;既要证明工业制造业具有生产性,能够创造价值,又要证明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公正性,贯彻等价交换原则。古典经济学虽然提出了要素价值论,但在其体系中占主流的仍是劳动价值论,原因在于在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与雇佣劳动的矛盾相对于资本与封建地主的矛盾还居于次要地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仍不稳固,仍需要经济学论证其优越性和正义性,以强化其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承认劳动是价值源泉,对于联合无产阶级战胜封建地主阶级,巩固资本雇佣劳动的生产方式更为有利。古典经济学家同时意识到,在价值理论上承认劳动是源泉,最终会在逻辑上导出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因此同时提出要素价值论,并指出随着生产发展,要素价值论应当替代劳动价值论成为主流。后来的庸俗经济学以及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也的确是沿着这一逻辑展开的,逐渐形成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服务价值论、均衡价格论等,鲜明体现了西方经济学理论为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历史要求,为其正义性、进步性进行理论辩护的特征。
中国驻泰大使馆参赞赵梦涛表示,50年来,中泰关系始终稳步向前,体现了两国间“亲上加亲”的传统友好。期待学界为中泰关系发展建言献策,助力中泰命运共同体在全球动荡局势下取得更多进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对习近平主席阐述的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的关系深有体会。“艺术是可以跨越民族、超越时空、凝聚心灵、启迪思想的共同语言。历史上,那些动人心魄的艺术巨作,无不以珍爱和平、追求发展、弘扬公平正义等而为人们所称赞。我们要以宽广的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共同倡导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另一场半决赛中,五届大满贯冠军斯维亚特克以6:2、6:0横扫瑞士选手本西奇,首次晋级温网女单决赛。斯维亚特克曾夺得温网青少年女单冠军,但此前在成年赛场的最好成绩为2023年的八强。这也是她第6次闯入大满贯决赛,解锁了在硬地、红土和草地三种不同场地大满贯均晋级争冠战的成就。
新质生产力在生产的自然属性上,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强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发展方式的创新,强调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实际上是在价值取向上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的发展趋势,充分肯定新质生产力在新时代发展的进步性,是对生产力发展进步性的历史呼应;在生产的社会属性上,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形成生产的自然属性发展要求(生产力)与生产的社会属性内在规定(生产关系)之间的有机统一,构建新型生产方式,实际上是在价值取向上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基本经济制度的先进性。这种制度和体制的先进性以解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根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