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采菌游这类‘打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参与体验式旅游,它能让参与者从中获得乐趣,也满足了人们对于情绪价值的表达需求。”明庆忠指出,“旅游本就是依托资源且兼具环保属性的活动,‘生态旅游大众化、大众旅游生态化’应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应充分意识到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在其阈值范围内进行。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对某种生物乃至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最终引发生态失衡,大幅削弱生态系统的韧性。”
“斯诺先生用他的笔和镜头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架设心灵相通的桥梁是永恒的使命。”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何光彩在致辞中表示,北大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自1993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弘扬斯诺精神。该中心持续开展斯诺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翻译出版《埃德加·斯诺:向世界见证中国》等丛书,定期举办斯诺国际研讨会,并开设《国际传播与中国形象》《重读经典,重新发现中国》等课程。今年5月,在斯诺诞辰115周年纪念大会上,北大联合全球16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国际友人研究联盟,并计划在2026年组织中外青年重走斯诺路。
时光流转,人心中矗立着永恒的丰碑。杨靖宇在冰天雪地断粮多日仍战至最后一息,令敌人惊叹“中国有他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左权不顾个人安危断后阻敌,牺牲前最后一刻仍在指挥战斗;佟麟阁、赵登禹身负重伤依然不下火线,以战死沙场尽了“军人本分”;新四军“刘老庄连”与大量敌人殊死搏斗,最终“无一投降者,无一生还者”;台儿庄大捷的背后,是“无半掌之壁不饮弹,无方寸之土不沃血”的悲壮……穆青曾感慨:“中国人民正是依靠这批伟大的民族脊梁,依靠他们的不死的抗争精神,才免遭灭亡。”
落实“五统一、一开放”的基本要求,对各地意味着什么?打破“小循环”、畅通“大循环”,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各地政府部门怎么看、怎么干?
澳城大海峡两岸文化研究交流中心执行主任王忠表示,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以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抗战,付出重大牺牲,作出举世公认的重要贡献。澳门作为抗战时期重要的中转枢纽与情报中心,书写了共赴国难的壮丽篇章。
2025年8月20日,区文旅局回函,已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将“小孩洞”列入新发现文物调查线索,经现场调查、数据采集、定位测量等工作,已启动作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登记程序。同时,区文旅局联合属地政府,凝聚多方力量,以“小孩洞”活化利用为契机,与“里斯本丸”营救事件纪念馆、东极渔民营救英俘纪念碑等形成爱国主义教育路线,促进保护、发展和传承。
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必胜信心。抗战时期,无论敌我实力对比多么悬殊,无论战争多么残酷,中国人民从来都没有动摇光复河山的决心,抱定了抗战到底的信念。今天,我们更要坚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心,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下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锚定既定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