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走到新的十字路口。对于如何破解时代难题、化解风险挑战,国际上存在着两种理念、两种主张的鲜明对比。一种是迷信实力地位、本国优先,严重冲击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加剧世界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一种是坚持主权平等、相互尊重,践行多边主义、国际法治,开展共商共建共享的多边合作。历史和现实证明,改革完善全球治理,只有从制度和机制上打下基础,才能更有效应对时代挑战,共享发展机遇。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全球治理倡议为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
东莞潮玩产业实现了三级跳:从单纯代工的OEM模式,升级为参与设计的ODM模式,再到尝试打造自有品牌的OBM模式。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在代工基础上创立自主品牌,主动进军海外市场。
如今,她终于踏入中航大的校门,曾经那句深情期许,已然化作了眼前触手可及的现实。“邢老师的讲座让我对民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心中种下了民航梦,学长们通过视频连线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他们的经历激励着我,燃起了我的学习动力。”古再丽努尔说。
酥油茶炊具曾是个难题。普通炊具无法适应低压环境,往往面临“煮不熟、耗能高”的困境。这一民生需求的解决,催生出一个特色产业——高原炊具的研发与制造。无独有偶,随着高原旅游兴起和人们健康意识提升,高原制氧供氧设备从特殊需求走向大众市场,吸引众多企业布局,形成了一条崭新的产业链。这些生动案例揭示了一个深刻规律——新的经济增长点,就藏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中。
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加强各类成果转化对接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实质上是科技供给与市场需求衔接的过程,成果转化对接平台在其中发挥着桥梁作用。强化政企学研协同,高校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联系相关企业,紧密对接属地政府,促进产业痛点与科研项目精准匹配,实现从“被动答题”向“主动要题”的转变。鼓励高校设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成果推介路演与成果孵化赛事等活动,加强信息共享与联动对接。
刘辰是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三学生。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从大一开始就伴随在他左右,学校给大一学生安排了职业规划课程。此外,刚进大学时,他需要从几个专业中选择一个方向,但那时他不知道该选择什么、各个专业将来能做什么。幸运的是,学校在新生入学阶段就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启蒙活动。刘辰特别提到了“专业节”和始业教育:“专业节的时候,每个专业都设了展位,有老师和学长在现场答疑。我当时就是通过和他们聊天,才逐渐明确要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
拿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发展的时间轴上,有电机、电控、电池技术的潜心研发,有政策体系的全面发力,更有抓住市场机遇的“临门一脚”。从起步到突破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实现迅猛增长。但一些不良现象也不容忽视,产品竞相降价,概念五花八门,“内卷式”竞争的背后,是一味追求产值的“大火猛攻”,而忽视了价值的“文火慢炖”。回归发展初心,找到快与慢的平衡,何尝不是一种制胜之道。
(二)人工智能+能源新业态。围绕能源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需求,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虚拟电厂(含负荷聚合商)、分布式储能、电动汽车车网互动等灵活性调节资源中的应用,提升负荷侧群控优化和动态响应能力;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型储能与电力系统协同优化调度以及全生命周期安全中的应用,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生产工艺智能寻优。强化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能源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和碳排放管理,提升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电、热、冷、气联供的综合能效和降碳水平。推动人工智能在零碳园区、智能微电网、算电协同中的应用,提升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运行水平,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