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前夕,来自越南、老挝、缅甸、泰国、菲律宾、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的主流媒体记者16日走进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广西—东盟经开区),了解南宁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的有关情况。
中国驻慕尼黑总领事邱学军在主旨致辞中表示,80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拯救人类文明、保护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14年抗战中,中国人民获得了包括德国在内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援助,共同谱写了国际社会携手捍卫和平的赞歌。80年后的今天,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再一次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不久前,习近平主席首倡全球治理倡议,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指明了方向。未来,中国愿同各国携手同行,站在历史正确一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民政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检察机关在适老化环境建设方面的合作交流,在联合调研、信息共享、专业支持等方面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形成适老化环境建设工作合力,共同维护好老年人合法权益。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和报警求助、消防应急、交通事故、医疗急救等紧急呼叫系统,应当逐步具备语言、大字、盲文、一键呼叫等无障碍功能。检察机关坚持“小切口,大作为”,聚焦听力、言语残疾人医疗急救无障碍呼救功能的迫切需求,以检察公益诉讼推动行政机关、残联组织协同履职,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保障,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医疗急救无障碍呼救功能全覆盖,让检察公益诉讼和协同治理的成果更广泛惠及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
作为客流密集的大型港口客运站,无障碍设施是否规范,密切关系到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的出行安全和便利。检察机关通过行政公益诉讼督促职能部门依法全面履职,依据地方性法规推动已建港口无障碍设施升级改造和系统治理。在办案中加强多方协作配合,向残联组织、无障碍环境领域专家及“益心为公”志愿者借智借力,切实提升办案精准性、规范性,以高质效履职保障特定群体交通出行便捷安全,实现从“岸上”到“水上”的“无碍通行”,提升国际航运中心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
2024年11月14日,福建省检察院与省卫生健康委开展磋商,建议其依法履行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业监督管理以及医疗卫生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职责,制定完善120急救无障碍呼叫系统的指导规范,建立全省统一的具备文字信息报送、文字呼叫、一键呼叫等无障碍功能的120急救无障碍呼叫系统。鉴于建设全省统一的120医疗急救无障碍呼救系统耗时长、投资金额巨大,短期内难以实现,福建省检察院建议参照中国聋人协会《听障人士120报警服务规范》,借鉴110报警呼救功能改造做法,采取在原有医疗急救系统端口接入“一键呼救”微信小程序或开展短信呼救。
南宁9月17日电(俞靖)“人工智能在生产场景的应用令我印象深刻,泰国也有不少水果加工工厂,泰中之间可在人工智能(AI)制造领域相互学习合作。”泰国《曼谷邮报》记者南娜琳16日在广西南宁表示。
目前,已有明确规定,通过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展示生产者详细地址的,可在实体标签中简化地址标注,同时还鼓励数字标签二维码与包装上其他二维码整合,实现多码合一。仅这两项简化,就能够有效减少食品厂商包装材料和印刷油墨使用,达到节能减排和减碳增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