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7月22日电(韦佳秀)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日前对外发布,上半年,广西生产总值13850.9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下同)增长5.5%。
省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成立由25个厅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27个专家组,分片包市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对各地水源调度抗旱播种、抗旱保苗等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地也积极采取行动,组织人员力量全面开展抗旱。
通过制度化建设和市场化运作,平台持续释放要素价值,打破了以往资源“沉淀在村、流失在地”的局限,显著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截至2025年4月18日,平台累计成交项目479宗,为村集体增收13.62亿元,带动农民增收9730.9万元,为相关企业新增收入663.57万元,交易溢价金额达7210.79万元,节省支出超过800万元,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稳定增收提供了坚强支撑。
数据显示,免签对入境游的促进效果显著。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此前表示,自中国对多国单方面免签以来,对入境游市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来自更多客源地的境外游客能够以更便捷的方式来到中国。
法律依据及处罚: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据该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宁海县市场监管局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对其作出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
广西电网公司持续以科技助力,投入无人机、重型设备等提升抢修效率。山区里,无人机发挥精准定位的勘灾本领——在六万大山山区的双凤镇,南方电网广西新电力集团博白供电局第一时间组织智能作业班开展勘灾巡视,利用暴雨初歇的间隙,通过无人机对10千伏良大线进行巡视,快速定位故障点,为后续快速抢修复电提供重要指引。
这一“技术创新+场景渗透”的创新模式,让数字经济的红利真正下沉到社区、楼宇等民生场景。当300万电梯点位成为连接商业资源与百姓生活的纽带,不仅重构了城市消费的微循环,更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民生”的新路径,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在预制菜领域,南沙也大展身手:今年5月投产的“蓝色渔港”水产分拣加工中心,集七大功能于一体,年加工水产品3.5万吨,冷库仓储超8000吨,推动“良种良养良销”全产业链模式落地。更具创新性的是,依托广州南沙国际冷链项目,南沙首创预制菜拼柜出口综合服务,已拼柜出口至美国、中国香港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