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伟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走向复兴的永恒动力源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罗存康说,“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与人民血脉相连、生死相依、同甘共苦,始终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党就能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伟大抗战精神好比“望远镜”,蕴含深远厚重的历史思维,洞悉“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历史规律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家国情怀,帮助我们更好把握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当年遭受的空前苦难已经远去,但我们不能忘记那段灾难深重的历史,更不能抛弃抗战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不能忽视历史教训,而要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主动,穿越“历史的三峡”,通往中国现代化之路。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
8月28日上午,中国煤矿文工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文工团领导任命决定。经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决定,任命靳东为中国煤矿文工团(中国安全生产艺术团)团长。
“正大集团作为一家泰国侨企,很早就开始在海南布局咖啡产业,在万宁已经建成了融合一二三产的兴隆咖啡文化园。”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资深副董事长薛增一表示,海南自贸港封关在即,正大集团将加码投资海南,拓展咖啡和畜牧业养殖及加工等业务,利用海南的地理区位和华侨文化优势,进一步拓展东南亚市场。(完)
产业园制造工程部部长王宗宝团队还研发了AI视觉检测技术,将传统人工30分钟的元器件检测缩短至5秒,准确率达99.99%。“以前员工一天盯着几千个元器件,眼睛熬红了还难免出错,现在AI系统不仅快,还能自动标注异常点,通过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与AI算法训练,最终实现了‘机器眼’的精准识别。”王宗宝自豪地说。
我国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产业政策,深化技术创新,有序探索项目落地模式,氢能产业“制储输用”各环节呈现积极发展态势。目前,我国建成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产能占全球比例超50%,成为可再生能源制氢及相关产业发展引领者。“三北”地区氢能产业发展迅速,一批项目建成投运,逐步贯通氢能制取—储运—应用全流程,发挥了较好示范作用。同时,我国积极推动氢能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合作,参与国际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智慧。
红薯在中国的种植历史悠久。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中医师沈波告诉记者,在中医典籍中,红薯叶的功效也有记载。如《本草纲目》提及,红薯叶性平、味甘、微凉,清热解毒,益气和中;《岭南采药录》中也提到其能“清热祛湿”,适合在湿热天气食用,帮助身体排出湿气,改善因湿热引起的不适。将红薯叶纳入日常膳食,不失为一种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