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像革命战争年代那种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少了,但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仍然在继续。前无古人的事业,绝不会一帆风顺,越是艰险越向前。
公器私用,将地质调查、矿产开发等权力作为敛财纳贿的工具,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项目承揽、矿权审批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2025年7月7日,正值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太行腹地的山西阳泉,驱车沿蜿蜒山路而上,走进狮脑山顶的百团大战纪念馆。
以开放合作成为汇聚发展机遇的“引力场”。尽管全球保护主义升温,中国依然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向世界敞开大门。一系列扩大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保护外商投资权益的政策措施接连出台,进博会、链博会、消博会、服贸会等国际盛会持续发力,为各国企业分享中国大市场机遇提供了广阔平台。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设外资企业逆势增长11.7%,高技术制造业表现尤为亮眼,表明国际资本对中国长期发展前景保持信心。中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并在积极商签高水平自贸协定,不断拓展面向全球的经贸合作网络。
中央要求谋划新一轮财税改革,税制改革是重头戏,未来增值税、消费税、个税等主要税种还将有进一步改革举措。笔者呼吁,在税收征管不断强化的同时,为促进企业、个人实际税负维持在合理水平,未来税制改革应当统筹考虑降低名义税率。
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胡塞武装在红海及亚丁湾对关联以色列的船只发动袭击,以支持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胡塞武装还多次使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以色列境内目标,以色列则对胡塞武装控制区多次发动空袭。
2025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展现出关税逆风中艰难前行的世界经济图景。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全球经贸秩序遭受严重冲击;但合作共赢、开放包容仍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面对关税逆风,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经济转型、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全球南方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为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加普惠包容起到重要作用,而中国作为全球南方的代表,正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为世界注入稳定性与确定性。
南南合作的深化为抵御外部风险提供了强大支撑。面对全球性的“关税逆风”,全球南方国家愈发认识到加强内部合作的重要性。“金砖+”、“上合+”等合作机制日益深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实施持续释放红利,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设稳步推进。全球南方国家积极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网络,加强本币结算安排,有效增强了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这种以发展为导向、以互利为基石的合作模式,开辟了更大的政策空间和更稳定的增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