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明倡议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要义是求同存异、和合共生,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多元融合、共存共生的文化理念相互呼应,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高度契合。此次会议前夕,与会嘉宾分赴中国多地,近距离感知古老与现代交融的中华文明。在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里,“和而不同”的精神跨越时空感染众人;探访湖州安吉,近距离观察“天人合一”的生动实践;在上海洋山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感受开放包容的蓬勃活力……文明是具体的、鲜活的,参访的外国嘉宾表示:“希望从中国这本书中学到东西”“这里有我思考和学习的内容”。在全球化的世界里,通过文明对话交流思想、分享技术,互相借鉴理念和经验,有助于推动各国共同发展,携手绘就世界现代化的壮阔图景。
“对于扶风县而言,法门寺的游客和古镇的游客并不是一个群体,到法门寺的更多是想一睹佛骨舍利真容的观光游客,而古镇更多是休闲度假群体。观光旅游是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度假休闲旅游就是另外一个场景,温馨的、怀旧的,坐下来慢慢喝杯茶、看看夜景,或者小住一下。如果只是走走看看、拍拍照片,其实古镇大同小异。”刘思敏说,也有一些古镇既是观光景点又是度假景区,比如周庄、凤凰古城等,文化底蕴足够且不可替代,因此兼具了观光和度假的特性。但如果仿古古镇既没有什么文化底蕴、规模又不够大、独特性又不突出,那很可能难以为继。
此外,法门寺和西府古镇之间8公里的距离并不算近。刘思敏提到,成都的锦里古街和武侯祠不过一道红墙之隔,自然有很多游客游览完武侯祠后,顺路到锦里再去逛一逛。虽然法门寺游客和古镇游客不是一个群体,但是只要离得足够近,知名的那处景点本就自带流量,也能顺带为古镇“招揽”一些游客。在国外很多地方,古街、古镇都是围绕着一座古老的教堂而延伸开来的。“这样再看,8公里就有点远了,西府古镇也借不到法门寺的‘势’了。”
澎湃新闻记者近日到扶风县走访发现,在西府古镇步行街街口处,立着写有“西北第一镇,汉唐市井文化体验景区”“文化旅游街区西府古镇”等字样的棕褐色牌子,扶风当地将西府古镇称作“西北第一镇”。
今天与大家见面的是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的西府古镇。因发现佛骨舍利而闻名于世的法门寺位于扶风县,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游览。背靠法门寺,扶风当地打造了仿汉唐风格的西府古镇。然而这处古镇自建成之日起,游客数量便并不理想。古寺游客如何能转化为古镇游客,对当地来说是一个巨大考验。
玛里表示,中国是泰方可信赖的朋友。建交50年来,双方始终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泰中一家亲”历久弥新,泰中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泰国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期待同中方加强高层交往,密切互联互通、经贸、农业、跨国犯罪等领域合作,深化澜湄合作,更好实现共同发展。泰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致力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希望尽早恢复正常贸易秩序。处理领土边界问题不能诉诸武力。感谢中方秉持客观公允立场,居中劝和促谈。泰方愿本着睦邻友好精神,通过双边渠道协商化解争议。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水平显著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铁、5G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广大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是对当代中国青年的殷殷嘱托,更是广大青年的时代使命。这份沉甸甸的使命,熔铸于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相互激荡的时代洪流中,为当代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提供了精神引领和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