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13日表示,英方有关制裁是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主义行径,中方坚决反对,已向英方提出严正交涉。英国政府罔顾国内国际民意,不断火上浇油,助长战事延绵不绝、生灵涂炭,致使和平更加遥遥无期。
电影《南京照相馆》以历史照片为依据,揭示了日军罪证照片的来源,展现了罪证得以曝光的艰难险阻。面对日军,手无寸铁的百姓没有退缩,他们以底片作为“武器”完成了一场坚定的抗争。
尽管如此,尹锡悦声称妻子被妖魔化了,持续与舆论对抗,曾3次动用否决权阻止“金建希特检法”的通过。“把妻子对总统的建议污名化为国政干政,这不符合我们的政治文化、也不符合我们的文化传统。”尹锡悦去年11月说道。
有人会说,不同的专业就业出路不同。这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社会发展这么快,谁能保证现在的所谓热门专业四年、六年之后还会热?国家建设需要优秀人才,不论学哪个专业,学生都应该好好学、认真学。
吴敏超:我感受到的他的风格是:第一,业务能力很强,白手起家,创办了温州分行,后来又在温州地区各县设立了办事处,具有开拓性。第二,善于交游,在温州交了很多朋友,包括工商界、文化界人士。第三,责任心强,非常勤勉。温州几度沦陷时,他都身先士卒,带领银行员工及时转移重要资产。在温州遭受日军飞机轰炸时,温州分行的营业时间相较于温州其他银行,要更长一些,为的是便利储户。这些都成为温州分行在战争年代业务不断发展的原因之一。
中国社科院世界史研究所前所长汪朝光研究员在推荐语中说,这部日记“是千千万万普通百姓所承受的颠沛流离之苦、空袭频仍之险、生活困顿之窘、社会动荡之难的真实写照”。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吴景平教授提示日记对战时地方金融业的记录极具价值,李亦怀的作为更展现了金融从业者的应变能力、职业操守和家国情怀。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黄道炫教授表示:“战争、生活、金钱、世家大族……都可以在这部日记中看到脉络,从而让我们有机会感受历史深处的肌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张生教授则指出日记处理的是金融、“日常”和“地方”,“婚丧嫁娶背后是人际网络,推杯换盏之余是地方和中央”。
1934年元旦,34岁的银行经理李亦怀在温州提笔写下第一篇日记时,或许并未料到这将是一部跨越13年、41册、150万字的时代见证。作为湖南湘阴李氏家族的后人,他的曾祖父是道光年间两江总督李星沅,祖父李桓曾任江西布政使、陕西布政使,父亲是主持钱塘江海塘工程的李辅燿。李氏家族与中国千万个家庭一样,因抗日战争的爆发,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迎来了最为艰难的考验。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下半年宏观政策将继续强化惠民生导向。“民生改善有助于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人力资本水平,进而增加居民收入、提振居民信心。这本身也能释放需求潜力,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刘小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