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电 国新办8月7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有关情况。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许留庆在会上介绍,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公益事业。一直以来,财政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支持办好学前教育。从支持力度看,2013-2024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学前教育转移支付资金达到2209亿元,带动各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与2013年相比,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增长了三倍多。
校企合作搭建“育种平台”。如果说新加坡的青年人是创新创业的“种子”,那么深度的校企合作则是名副其实的“育种平台”。新加坡在政府这一“强力推手”的推动下,构建了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高校提供科研支撑、人才支持和孵化平台,企业反馈市场需求、提供真实的技术应用场景和业界导师资源,搭建起运转有效的“育种平台”。这一平台既有真金白银的“种子基金”,又有一路护航的导师扶持,既有创业实践的真实场景,又有助力落地转化的政策支持……高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机制为青年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创新创业天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场景中拓眼界、长才干、求真知、善创新、能创造、会干事,孕育出一个个具有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的创新创业“金种子”。
“1700余万元的奖补资金,只兑现了不到500万元。”前不久,安徽省芜湖市委依法治市办收到一条问题线索——当地某企业通过安徽省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反映,政府白纸黑字承诺的奖补资金至今没有兑现,企业经营也面临一定困难。
长沙人才质量也因创新研发得到持续改善:新增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1000余名,引进市级高层次人才1184名、“高精尖缺”领军人才223名,企业研发中心聚集人才超万人......
促进城市历史文化交流互鉴既有“高度”又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做友好合作的践行者、文明互鉴的推动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共同开创世界的美好未来。”以繁荣城市文化推动城市发展,是城市演进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和一般规律。不同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北京的故宫、罗马的斗兽场、开罗的金字塔等,都是人类文明的鲜活载体。城市文化充满活力的关键就在于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融合创新。我们要加强城市历史文化国际交流传播,在既有“高度”又有“温度”的文明互鉴中更好激发城市文化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城市文化交流互鉴的“高度”,就要深刻总结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城市赓续历史文脉、坚持守正创新的重大成就和成功经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与其他国家城市文化交流互鉴的过程中深刻认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道理所在、优势所在,在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不断坚定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彰显城市文化交流互鉴的“温度”,就要立体刻画中华大地上历史古都、国际都会、区域城市、传统城镇多态多元的城市文化之脉、文化之貌、文化之韵、文化之美,让我国城市历史文化更加打动人心,在持续弘扬、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实现对城市独特历史文脉的更好赓续和有效保护。
产学研齐发力。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的迅猛发展,离不开产学研“三巨头”的协同发力。高校是“课堂”,企业是“导师”,政府是“后台”,三者高效协同、深度合作、同向发力。比如,辛辛那提大学的“产学研结合”模式,让企业直接参与课程设计,学生在真实项目中学习;百森商学院的“创业实践”模式,让学生在模拟市场中“实战演练”;哈佛大学的“校企合作”模式邀请著名企业的资深专家担任专业顾问,深度参与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顾问团针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就业方向和教学模式提出具体建议,高校和企业在深入的融合碰撞中培养出产业发展转型的创新创业人才。这种产学研的深度联动和协同发力,让创新创业教育不再“纸上谈兵”,而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学生不仅能“学”,还能“做”;不仅能“想”,还能“干”。
封关,是指将海南岛全岛建成一个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实施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封关将海南变成了一个大而独特的区域,人和货在其中将能充分自由流动,相比一般内陆省份有着很大的政策优势。
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高度而言,“购在中国”不仅是一场消费盛会,更为我国与世界开放合作写下新注脚。“购在中国”意味着我国扮演最终消费品市场的角色,为本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生产者提供市场需求。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构成了完整的资本循环,消费是商品价值实现的“惊险一跃”,其意义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