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究竟是如何同时对数百万个细胞进行“入户调查”的?中国自主研发的“DNB”纳米球是如何工作的?如何看待中国基础科研工具的发展?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澎湃科技采访了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刘畅。
第四种是基于联合标签的技术,为了追求更高的通量。它通过多轮的混合、标记、再分组,像编密码一样为每个细胞核生成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标签,理论上可以达到百万甚至更高的通量。但它的操作流程非常繁琐,且容易在过程中丢失细胞,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从晨曦微露到星光璀璨,平凡的民航登机控制员,用共同的信念和行动、专业和严谨,守护万千旅客出行路,让平安与顺畅成为天空下最美的约定。(完)
当时,温女士已在西安找到了新工作,权衡之下选择放弃维权。“我也尝试过其他渠道,一个多月都在投诉和等回复中度过,仲裁的周期可能更漫长,为这几百元钱不值得。”
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数量至今在世界范围内尚无精确统计。首先,就藏经洞出土文献而言,法国、英国、俄罗斯收藏较为集中,日本、美国、韩国则较为分散。特别是日本,分别收藏在龙谷大学图书馆、京都国立博物馆、书道博物馆等18家博物馆或图书馆中,且收藏过程也颇为复杂曲折。如“杏雨书屋”所藏敦煌文献,是清朝官员李盛铎旧藏。1936年李盛铎之子李滂将其父所藏敦煌文献卖给日本人羽田亨,此后这些文物便一直下落不明。直到2009至2013年,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出版了《敦煌秘笈》,这批敦煌文献的收藏真相才大白于天下。原来,羽田亨收藏敦煌文献的资金来自大阪制药商武田长兵卫的资助。1945年夏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这批藏品被疏散到大阪武田制药工厂保存,随后又转到兵库县乡间仓库,即武田的“杏雨书屋”。1977年,武田长兵卫把原“杏雨书屋”的收藏,全部交给武田科学振兴财团管理。之后,在各国学者的奔走之下,“杏雨书屋”所藏敦煌文献最终公布,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流落他乡的宝藏终于面世。《文物》以此为例,不仅介绍了敦煌文献流失海外后收藏的复杂性,而且还介绍了《敦煌秘笈》的重要学术价值,使读者得以了解统计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难度。其次,各收藏国对敦煌文献的整理编目标准不一。有的国家按号编目,且在同一个大号下面又设若干小号;有的国家则按件编目。此外,敦煌文献除汉文文献外,还有其他民族语言的文献,对这类文献的编目也不尽相同,这也影响了统计的准确性。最后,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并非仅有藏经洞文物,还有从敦煌其他地方所得文物。过去一些研究对此重视程度有所欠缺。缘此,《文物》特别对流失海外的其他文物(如绢画、纸画、版画、纺织品等)作了详细介绍,从而对传统敦煌学研究中偏重追寻藏经洞文物的局限有所突破。
24日,在肯尼亚内罗毕,数百名示威民众骑着自行车、摩托车或驾驶汽车列队行驶在当地公路上。他们在车上悬挂着巴勒斯坦国旗,口中呼喊着声援加沙地带巴勒斯坦民众的口号,并要求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停止在加沙的“种族灭绝”行动。
据介绍,当地现有大型工业企业102家、中型工业企业289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096家。就足球发展而言,已形成以奥体中心、体育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为龙头,区镇场地为支撑,学校场地为补充的三级体系,未来3年还将新增50片以上;36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构筑起人才“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