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技日报记者深入采访多位专家和一线教师,探究如何进一步做好科学教育这道“加法题”。专家们普遍认为,近年来,我国科学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但在课程教学、课标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仍有一些短板亟待补齐。
当8万羽和平鸽展翅高飞,8万只气球腾空而起,嘉兰惠的眼眶湿润了。“这是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我的外祖父曾说‘维持和平比战争更难’。”嘉兰惠说,“回望历史,二战期间美国、中国等国家并肩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卓越贡献。飞虎队是那段美中两国并肩作战历史的一个缩影。这段历史意义重大,凸显美中两国尽管存在政治和文化的差异,但仍能携手合作。”
姚珩表示:“回顾这段侨胞参加抗战的历史,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侨界所推崇的嘉庚精神与抗战精神是深度融通的,其本质都是以爱国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时代展现,经得起战火的考验,也同样历久弥新。”
“一线教师要将教学与课标对标,要学会用课标来指导教学。”李梦认为,课标明确了科学概念在不同年级需要落实的程度,这既是备课的标准,也是考核的标准。现在是信息冗余时代,能选择的教学资料非常多,教师需要根据课标要求来选择。
“你们都是我的中国家人。”嘉兰惠对老朋友们说,“每次到访中国,我都被中国人民对自身历史的珍视深深触动。我有幸与许多抗战老兵有过交流,也走访了多所学校。年长者会分享他们的故事,年轻人则对那段历史充满好奇。中国对教育的重视,反映出这个国家从未忘记过去的奋斗历程,同时始终坚定地着眼于开创未来。”
从昆明老街的一方天地,到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聂耳以其23岁的短暂生命,谱写了永生乐章。而今,故居里的人潮、舞台上的光影、校园中的歌声,无一不是对“人民音乐家”最好的致敬。他用生命熔铸的音符,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化作激励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这曲永不终章的《义勇军进行曲》,仍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浩荡回响。(完)
一线教师对落实课标的重要性深有体会。北京市石景山区电厂路小学教师李梦已有十余年科学课教学经验,她深刻感受到2022年公布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相比此前变化明显,“新课标”更强调以科学素养培养为导向,“把握不好就跟不上形势”。
回看自己的中文学习之路,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俄罗斯留学生萨布丽娜认为,发音是最难掌握的部分,“除非在中国住上一段时间或与中国人长期交流,否则很难摆脱口音”。她坦言,一开始学习中文时没注意声调,导致现在声调还是弱项,有时还会因此闹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