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文物腾退部部长、二级巡视员马晨表示:“申遗成功一年来,北京中轴线在传承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注重文化遗产的价值阐释与传播,通过出版图书、举办展览、参加国际活动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北京中轴线的独特价值;注重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开展了多项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公众深度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注重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推出主题游、研学线路,打造文创品牌,让文化遗产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迈上新台阶。”
“现在生意越来越稳定,等到国庆假期,我打算把家人接过来,增加水果品类,进一步扩大摊位规模。”灯光下,他擦去额头的汗水,眼中充满对未来的期待。
“票根经济”为何能“火”起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票根经济”之所以迅速崛起,在于其契合了年轻消费者追求仪式感与价值感的心理需要。其构建了文旅IP与地方商业联动的消费新场景,为本地多元业态提供了一条低成本且高效的精准引流路径,形成了“一场活动带火一座城”的乘数效应。
“我们还为企业提供出海相关精准服务百余次,帮助企业拓展了国际市场。”徐杰说,未来将持续为企业全球化发展保驾护航,助力更多硬核科技企业走上国际舞台。(完)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整体实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基础。从规模实力上看,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实有民营经济组织1.85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76%,同比增长2.3%。私营企业数量突破5800万户,同比增长5.2%。从创新能力上看,2012年以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由62.4%提高至92%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特别是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系列突破,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先机。例如: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宇树H1人形机器人赢得冠军;以宇树科技、深度求索(DeepSeek)、强脑科技等为代表的系列高科技企业异军突起,改变了全球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发展格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民营经济发展潜力不断释放,2024年民营企业首次成为我国高技术产品的最大进出口主体,一批科技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取得了全球瞩目的突破性成果。从社会贡献上看,我国民营经济已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正式开放营业时,“湾区之眼”与宝安中心区滨海绿轴将整体亮相;联合三体IP全球独家版权方打造的华南首家“三体-四维空间”、联合阅文集团打造的全国首家线下IP体验空间“阅文书园”、联合陕西历史博物馆打造的“壁上丹青 盛世风华——壁画里的大唐”民俗馆开馆大展、联合聚橙集团打造的新一代演艺新空间“湾剧场”、联合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打造的馆外首家“恭博礼物”及众多入驻品牌将同步开放;各类名家分享、互动快闪、福利优惠活动将接连上演,为市民读者奉上“文化+”全新体验。
作为该店的资深会员,黄静静每次购物都有折扣优惠,两个孩子的各类开销基本都在这家店,每周要来好几次。仅去年,她在这家店的实际花销就达到1.8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