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月31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7月31日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经营活动增速虽较上月有所放缓,但仍在扩张区间。
这正是新区通过精准搭建开放平台,有效激活国际要素流动、深化双边经贸往来的生动缩影。聚焦中非青年创业的孵化基地、吸引德国“隐形冠军”落地的总部集聚区、服务国际科技合作的商务平台、链接全球智慧的长沙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这些平台如同一个个强力引擎,驱动新区开放水平持续跃升。
当然,激光清洗只是联合实验室研究工作的一个缩影。自成立以来,联合实验室聚焦文物保护领域的共性问题,研发了文物专用高光谱自动扫描系统、文物专用激光全息散斑干涉设备等先进装备,这些装备在希腊雅典卫城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等多家文博单位的文物保护实践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同时,联合实验室还共同发表了15篇高水平论文,申请了6项发明专利,获得了3项软件著作权,并制定了1项团体标准。
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 陈亚军:给他们落实补贴类的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共有219人获得了这个补贴,最大限度支持藏毯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和用工需求。
澎湃新闻: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中欧贸易额从最初24亿美元发展到7858亿美元,您认为哪些合作成果最值得铭记?推动这一巨大跨越的关键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在未来将如何发力,促进中欧贸易深化?
“在长征八号基础型火箭的基础上,长八甲火箭从方案设计到首飞,仅耗时28个月,创造了中型运载火箭研制的‘中国速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长征八号的“升级版”,长八甲火箭通过模块化组合与新材料应用,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运载能力提升了55%,并构建起太阳同步轨道3吨、5吨和7吨级的运载能力梯队,可满足未来主流中低轨道载荷发射需求。
与此同时,澎湃的科创活力、优越的营商环境等构建的多位一体的开放生态,也吸引着全球优质资源加速集聚。“作为湖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湘江新区是德国企业融入中国市场的理想支点。”德国卓伯根集团总裁克里斯蒂安·卓伯根表示,选择落户湘江新区,正是看中这里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创新活力。
在新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致力于解决民众和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自设立以来满意度超过98%;“湘江英才”等人才政策解决住房医疗难题、“一总部多基地”孵化模式提供成长阶梯等,让年轻创业者得以轻装上阵;国际人才服务之家提供人才引进、评估、对接等全周期服务,线上平台让海外高层次人才轻松获得一站式服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