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座谈会的专家、学者围绕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抗战主题图书进行了深入研讨,认为这些图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一步阐释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等核心观点,既以严谨史料还原历史真相,又以鲜活叙事传递情感力量,为广大读者读懂抗战历史、感悟抗战精神提供了重要参考。
今天知识传播的方式、输出的方式变化了。我依然觉得文字是有意义的,我们是靠文字起家的。今天通过音频,通过视频,有了新的传播知识的渠道、治愈心灵的渠道。当然传统知识分子可以接受自己的文字,不要看到人家网红变现,你就守不住自己了,只能发牢骚。我最看不起这一类人,如果你想成为网红就下水。你不要去抱怨这个时代,你守住你这一块阵地也挺好的,像严锋老师守住微博一亩三分地,560万粉丝。560万意味着什么?中国任何一个广场都容纳不了这么多人。就怕有酸葡萄心理,觉得我的时代被你占有了,但是我认为另外一种选择是和这个时代和解,不以追逐网红为目标,用我的话说叫“降维启蒙”。我的书里面专门讲到了如何降维。
百年前,李大钊同志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中写道:“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我理想当中传播的途径是分层、分阶段、分受众的。短平快也可以,短视频也可以,一下子调起你的小兴趣,比如哲学、历史、文学小故事都OK,先把你吸引进门,然后再上音频。音频是传统和新时代当中能够结合得很好的渠道。比如播客已经十几年长盛不衰,而论坛在哪里?我还在坚守论坛,我知道论坛非常小众。博客在哪里?天涯、西祠胡同在哪里?播客长盛不衰,这个就很有意思。播客可以碎片化收听,比如洗碗的时候听,我是健身的时候听,也可以聚精会神地听,非常有弹性。今天知识分子一定要有媒介意识,甚至说得夸张一点你做网红没问题,但是你要考虑如何做,是不是还保持着知识分子的一种初心。你只不过在实验各种各样的新的传播手段,背后还是要有你的坚守、追求。
一曲《红旗颂》的深情旋律奏响,当礼宾车组成的致敬方阵徐徐驶过天安门,老战士们用颤抖的手敬着军礼,热泪盈眶。习近平总书记挥手致敬。全场自发起立,掌声雷鸣。
2025年1-7月,通过医保钱包转账方式进行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跨省共济共17.06万笔,转账金额11612.69万元。
6月17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陈政高同志多位亲友处获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部长、党组书记陈政高同志,因病于2024年6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请许老师给我们稍微讲一讲,前面您提到的五四那一代人,林琴南、吴宓他们和白话文运动的这批运动干将之间所谓的成败。我的想法可能跟一些人的个人特质有关,有一些人具备能够在互联网时代成为网红知识分子的特质,有的人不具备这样一个改变的心态、勇气或者观念,这正好应和了您的书名,借助了您的概念,把知识分子分成不同的类别,至少是狐狸和刺猬两类,趁这个机会可以解释一下再版后用这个书名的原因,以及狐狸与刺猬背后代表的知识分子各有哪些不同的特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