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落下帷幕。为期5天的东博会吸引了来自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3260家企业参展,累计参展人次达22.6万,创历史新高。截至9月20日,据不完全统计,本届东博会共取得成果超700项,其中经贸项目签约超500项,多领域、多形式成果超270项。与会多国人士认为,中国东盟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友好合作更加深入人心,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森特利亚表示,作为中国的好朋友,西班牙愿意推动欧洲与中国在文化、经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希望更多欧洲民众来中国走走看看,亲身感受中国开放的市场和包容的社会,客观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森特利亚说。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欧洲也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欧中应当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不断增加互信。”森特利亚说。(记者 刘军国)
也要看到,粮食归根究底要靠人来种。近年来,不少主产区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同时,愈发重视激发粮农的内生动力。小农户作为种粮主力军,其生产积极性有赖于通过种粮补贴、最低收购价等机制切实保护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一些地方通过组织开展粮王大赛、分层分类培训等方式,引导大户、农场主等主体在粮食单产提升行动中挑大梁。推动各类惠农强农机制和政策持续提升精准度和覆盖面,必能不断激发各类粮食生产主体的积极性。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本届东博会首席战略合作伙伴。据中交集团总经理张炳南介绍,近5年来,中交集团在东盟国家累计签约超690亿美元,参与建设了柬埔寨金港高速、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等重大项目。柬埔寨旅游部大臣胡哈对本报记者表示,中企在柬埔寨参与建设的金港高速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有效提升了当地基建水平,柬埔寨等东盟国家的农产品、旅游产品则丰富了中国市场的选择,“东盟中国经贸投资是双向奔赴,东博会为彼此经济需求搭建了良好平台”。
目前整体的行业选择框架依然是围绕资源+新质生产力+出海。资源股在供给受限以及全球地缘动荡的预期推动下,从周期属性转向偏红利属性会带来估值体系重构,博弈美联储降息的资金退潮带来的波动可以忽略。
故事里,有年轻一代的鲜活力量。那曲的欧玛亭嘎风电场,所在地平均海拔4650米。风电场建设之初,负责人胡建生就来到这里,第一台风机是在风雪中吊装完成的,“项目建成后停电现象几乎没再发生过”。如今,00后陈阳大学毕业后在风电场上负责检修维护,每到冬季乡亲们能在温暖的屋子里喝奶茶,就是他“工作的意义”。这里的风机叶片每转一圈发电6.7千瓦时,年轻人同样在用青春“发电”。
“中国不仅有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还有独具特色的法治文化,这绝对是一次满载而归的旅程!”“中国法暑期班”成员、比利时鲁汶大学博士生弗洛里安·波勒费(Florian Pollefeyt)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