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缺少能把学术转化为故事的引路人。”杨勇同样将关注点放在人的身上。“讲解员多为师生兼职,专家未必懂儿童与社会心理,教育专业学生又难以讲清各色文物蕴含的奥秘。我曾与一位相关工作人员交流,他告诉我:‘我们所有展览常年开放,但要让学生和社会人士看懂祭祀礼器,需要把考古报告转化成他们听得懂的故事,这就难了。’”
某漂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漂流公司)于2004年开始在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经营漂流项目。2019年,该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以下简称区文体局)在执法活动中发现,某漂流公司经营的漂流项目应当按照《黑龙江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第8条第2款的规定在区文体局进行备案管理,但该公司未备案。2019年8月4日,区文体局扣押该公司的漂流船5只并制作了扣押清单,但直至2022年4月一直未予返还。该公司不服诉至人民法院,请求判决区文体局赔偿扣押所导致的漂流船、码头等设施损失及停产停业损失。
半年后,林珍被分配到伤兵医院当护理员。起初只是打扫卫生、送水喂饭,慢慢地也学着给伤员洗伤口、换纱布。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纱布要反复使用,“纱布换下来后,我就拿去河边洗。”林珍回忆,春夏时还好,一旦入冬,血块在冷水里化不开,就要用手使劲搓,“洗完手就冻坏了,生了冻疮,又痛又痒。”
“近年来,我们聚焦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推动海淀成为全球人才的向往之地、发展之地。”海淀区委组织部部长肖丹介绍,全区从业人员中人才占比88.54%,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7个百分点,是全国智力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海淀的GDP中,人才的贡献率达65.21%,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7个百分点。
一直以来,文旅融合该怎么“融”,始终是各个城市必须作答的“发展试卷”,天津正以“和合共生”之力绘就文旅融合之景。比如,2024年天津的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接待游客2.6亿人次,成为了假期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又如,天津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2025年,天津将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建筑和工业遗存保护活化利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提质焕新,推进长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于是我们看到,梁启超纪念馆举办别开生面的沉浸式灯光音乐分享会,赋予了百年饮冰室新的时代内涵;泥人张彩塑在年轻游客群体中不断“圈粉”,他们很多是专程来体验老手艺带来的“情绪价值”……真正的融合不是简单地把文化场所变成旅游景点,而是让文化成为旅游的灵魂,让旅游成为文化的载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下,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连上新台阶,2024年超过13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6300美元上升到2024年的超过1.3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4年10月,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与两位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专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合议庭,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与普通刑事案件分离,探索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理方式,注重犯罪原因的调查和教育疏导。这一改革,标志着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年法庭的诞生。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杨勇,平日一大爱好就是参观博物馆。尤其是出差去外地,他总会抽时间逛逛当地高校的特色博物馆。在他看来,“相比省博这种‘高大上’的存在,高校博物馆别有韵味。依托深厚的学术积淀,它们往往拥有独具特色的珍贵收藏,既是一所大学精神传统的具象承载,也是文明演进的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