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电 (记者 袁秀月)9月2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介绍,“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这相当于许多发达国家的人口总量,这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价值可想而知。职业教育供给了现代产业70%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他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不断扩围增效,让企业真正享受到自贸港的政策红利,只是海南自贸港在外贸领域推动制度型开放、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海南自贸港也探索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政策制度,进一步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率先实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为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扩大开放贡献了海南经验。
兰州和乌鲁木齐之前都只有一条跑道,因起降架次多,乌鲁木齐一直是国内最繁忙的单跑道机场之一。扩建后可以极大缓解这几座机场的现有压力。
林诗雨生活在上海。8年前,她读博期间,因学业压力大,经常失眠。林诗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17年,她决定到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当时,医生简单询问病情,并给她做了睡眠评估量表后,就直接开了一款安眠药。
吴清表示,“十四五”期间,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期间下降2.8个百分点。
一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成效显著。培养全国超过50%的硕士、80%的博士,承担了90%以上的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任务,涌现出一批“挑大梁”的优秀人才。特别是聚焦卓越工程师这一战略人才力量,前面我刚才也特别提到,工程硕博士的评价改革。我们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瞄准新质生产力对工程技术人才的新需求,从平台、制度和机制上落实产教融合培养,由校企共同招生,共出师资,共建课程,共同面对企业和市场提出的挑战性创新课题,并共享成果,真正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双向奔赴。刚才我提到,过去都是以学位论文申请学位,我们作了重大改革,落实学位法,可以用专利、产品设计等创新成果申请获得硕博士学位,在今年已经成为现实,我们将会继续推进,这成为人才培养打破传统评价标准、接轨创新发展需求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评价改革的新突破。聚焦创新体系效能提升,“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物质科学和空间科学等诸多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一大批关键技术服务于国家工程、大国重器,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策源地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聚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能力不断增强,推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金融学》等系列原创性教材,承担《(新编)中国通史》等重大文化工程。同时,聚焦服务大国外交,“双一流”建设高校持续深化高水平教育科研合作,深度参与国际教育议题设置和规则制定,在全球教育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驻粤部队、省军区、各有关单位,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要立即紧急动员起来,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扬连续作战精神,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摸清风险底数,立足“防大汛、抗强台、抢大险、救大灾”,全力做好防御抗击超强台风“桦加沙”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