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必然之举。城市发展动力体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城市之间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发展水平等各不相同,但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城市建设缺乏特色、风格单调,出现“千城一面”、产业同质化等现象。如果都集中在几条赛道上,各地不仅难以施展所长,还会带来资源浪费。应当看到,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风貌,这是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因素、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等长期积淀形成的。找准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做到“因风吹火,照纹劈柴”,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错位发展,才能增强城市发展的动力活力。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就要推动城市发展动力从过去依赖传统要素驱动向依靠特色优势驱动转变,更加注重特色发展。各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积极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城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各展所长,能够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并形成城市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局面。
八里庄村多为旱地且昼夜温差大,旱地让西梅根系扎得深,充分吸收地下的营养;昼夜温差大则能锁住糖分,白天积累的糖分晚上不会流失。这种环境正好契合西梅“耐旱喜温差”的特性,因此结出的西梅个大味甜、果形周正、颜色艳丽,成了采摘园的“明星产品”。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祖国的独立,就没有港澳的安宁;没有民族的振兴,就没有港澳的繁荣。抗战时期,港澳同胞用行动支持国家抗日;今天,国家的发展为港澳提供了广阔空间。今天的港澳,面对的是经济多元化的挑战、青年成长的期待、与内地更深融合的机遇。无论是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还是在“一国两制”制度下开拓新局,港澳同胞都需要坚持将命运与国家紧紧相连的信念。国家越繁荣,港澳发展的底气就越足。这既是历史逻辑,也是现实逻辑、实践逻辑。
与此同时,武铁紧盯暑期旅游市场,积极对接地方文旅部门和景区,通过高铁的“快旅慢游”和普惠型旅游列车的“慢旅深游”,推动“铁路+旅游”深度融合,为地方文旅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暑运期间,武铁共组织开行18趟旅游专列,同比去年增长157%。其中,在武昌、襄阳等站开行至伊宁、山海关等方向普惠型旅游列车3趟。
与此同时,美国上诉法院在另一案件中裁定大多数特朗普关税非法,政策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分析人士认为,贸易规则的摇摆放大了市场的不安情绪,投资者寻求避险资产作为对冲。
抗战爆发后,港澳同胞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家国兴亡为己任,积极投身抗日洪流。1938年,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设立,香港迅速成为联系海外华侨、转运物资的重要枢纽。无数爱国商人冒着风险,将药品、粮食、军需品源源不断运往前线;码头工人日夜搬运、运输,用血汗支持抗战。香港文化界人士更是挺身而出,以笔为枪,办报刊、写文章、创作话剧和抗战歌曲,唤起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关注与支持。1942年,东江纵队抽调精锐成立港九独立大队。港九独立大队得到香港同胞的广泛支持,他们积极援助游击队,许多人还加入部队,投身到抗日救国保卫家乡的战争中,营救被困在港的文化界精英、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和国际友人,将其转移往大后方安全地区。澳门商界成立赈济会,筹集粮食和药品送往内地;无数澳门居民倾力救助难民,保护抗日志士。许多普通家庭,在自身生活艰难的情况下,仍然收留流离失所的同胞。更不能忘记的是,那一代港澳青年中有不少人义无反顾奔赴前线,参加八路军、新四军,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抉择,书写了港澳同胞与祖国休戚与共的壮丽篇章,构成了港澳与祖国血脉相连的动人写照。
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习主席指出,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上海合作组织要发挥引领作用,当好践行全球治理倡议的表率。
天津9月2日电 (记者 门睿)8月31日至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举行。多位上合组织国家华侨华人接受记者连线采访时表示,上合组织合作为地区发展和民众生活带来切实改变,期待本次峰会带来更多机遇,进一步推动地区发展繁荣,增进民众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