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了新的就业增长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蛋糕做大做强,为稳就业奠定了基础。人社部持续提高经济发展带动就业的能力,先后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就业扬帆计划、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等一系列举措,助力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创造了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黄山市依托本地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持续打造文旅新场景,还推出了优惠活动。游客凭来黄山的机票、高铁票等票根,可在指定场景参加吃、购、游、娱等优惠活动。
2025年是蔡甸文化旅游建设年。据蔡甸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将持续擦亮“知音文化发源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块金字招牌,奋力打造精品文旅新样板,爆款IP迭代升级、新上项目串珠成链,以新业态解锁新场景,以新体验释放新消费。(完)
17.探索市县结合管理体制改革。在普通高中以县级为主管理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市级在资源配置、经费投入、教育评价、规范办学等方面的统筹力度,着力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
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张德政接受采访时介绍,湿地公园东西长约35公里,南北宽约24公里,规划总面积26348.7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4880.4公顷,林地1466.3公顷,建设用地2公顷,约占整个万绿湖面积的三分之二。园内现有植物900余种,包括国家Ⅱ级保护植物4种,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
当前,我国正加速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而在这一关键的产业升级进程中,职业教育的支撑作用不可或缺。9月23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展成效。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供给了现代产业70%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的重要人力资源。
目前,《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甘肃卷》的编纂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该卷编纂委员会副主任、首席专家、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杨红伟接受采访时介绍,《甘肃卷》不仅是为《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提供基础支撑,更是生动讲述甘肃历史上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故事的重要实践。
增加有效供给。一是补齐供给短板。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社区医疗、托育设施、普惠性服务机构建设。培育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改善型服务消费龙头企业,提升供给质量。优化供给布局,通过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数字化手段推动东部优质服务资源向中西部梯度转移。二是创新供给,提升消费意愿。鼓励探索新兴业态,发展个性化设计和柔性化生产等新模式,通过数字化改造及业态融合培育大宗商品、餐饮等消费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