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历史不只是陈列,更是活的传承。”身为纪念馆资深讲解员的新闻里社区党委书记彭羽告诉记者,这座名为“小巷里的丰碑”已接待参观者超6万人次,“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南侨机工后人们都会到此寻找祖辈的足迹”。
“因为捐赠大量资金和物资支援抗战,他被日本列为头号追杀对象。”董蓉蓉说,1942年,日本人曾追踪到他缅甸的家中意图刺杀。由于他衣着朴素,被误认为管家逃过一劫。当晚,他便携家带眷连夜逃回云南。“外婆曾说,逃亡路上九死一生,他们刚过惠通桥,桥就被炸毁了。”
从脱贫攻坚到抗击疫情,再到乡村振兴,石云始终与云南发展“脉搏”同频共振。多年来,她捐建了13所“石云侨心”学校;资助120余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捐资支持修建乡村道路、饮用水工程、卫生所及民航事业发展,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和疫情防控物资捐赠工作。先后荣获云南省“社会扶贫先进典型”及“三八红旗手”称号。
“对我们后人来说,纪念馆就是家,是精神灯塔。”多年来,蒋玲华带着孙女韩蕙嵘多次走进这里,重温父辈足迹。“她现在或许不全懂,但薪火相传间,这些故事终将照亮她的人生选择。”蒋玲华说。(完)
活动当天,官兵列队于营门两侧,迎接5位平均年龄99岁的抗战老兵。随着老兵的到来,官兵代表向老兵们敬献鲜花,并致以标准军礼。
梁金山在1932年捐资修建的惠通桥,成为“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的“咽喉”。“所有钢材、建筑材料都是从英国购买运至缅甸仰光,再通过马帮运回云南。”董蓉蓉说,耗时3年才建成通车。
在机关会议室,官兵们聆听梁沃生、蔡振良、陈天全三位老英雄动情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陈天全老人还唱响“抗日战歌”,官兵们都被陈老洪亮的歌声以及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精神深深打动。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开始前,习近平总书记登上天安门城楼时,同抗战老战士老同志代表亲切握手,向他们表示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