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7月,北上抗日先遣队擎起抗日旗帜,一路血染征衣,一路唤醒山河。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鲜明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943年1月,钱林保离开香港,在广州短暂逗留后,辗转抵达广西桂林。人生地不熟,工作也不甚如意,他在返沪和留桂之间踌躇不定。
“乌中加强减贫经验交流,有力帮助乌兹别克斯坦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制定和实施减贫规划政策官员研修班认真学习后,乌兹别克斯坦就业与减贫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司副司长西迪科夫·巴赫提约尔这样说。
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具备种植苹果的自然条件,但冬季较为寒冷,对果木的抗寒性要求较高。针对这一气候特点,中国技术专家培育筛选出适宜的高产苹果品种。去年,6万株砧木苗跨越国境,在示范园内“安家落户”;中国专家频繁往返于中吉两国间推广繁育栽培技术与果园管理经验,带动当地果农增收致富。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感动亿万国人的话语,是19岁的陈祥榕写下的日记。在加勒万河谷,面对身材高大的外军,他用身体护住连长,以盾牌筑起防线,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是什么让这位00后的“娃娃兵”如此勇敢?只因身后是他深爱的祖国。
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段段凝重的文字,诉说着“人民”二字沉甸甸的分量:“英雄母亲”邓玉芬,丈夫和5个儿子全部血染疆场,仍将自家变成八路军和伤员的休息站;“沂蒙红嫂第一人”明德英,以宝贵的乳汁救活八路军战士;“子弟兵大哥”崔洛唐,背着伤病员爬山岭、蹚冰河、钻崖洞,躲避日军搜捕……
此外,晚清海派绘画中也有一些画作,如任颐绘有《乞巧图轴》,五名少女围桌投针,神情专注,一旁侍女持果盘侍立。人物衣纹流畅,设色淡雅,生动捕捉了闺中乞巧的肃穆与期盼;唐培华(约十九世纪后半至二十世纪初)绘有《牛郎织女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用笔古雅,唐培华是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寓上海,工人物、仕女,宗法费丹旭。与沙馥、钱慧安等先后同时。
父母的影响也深深烙印在钱天华身上。小时候,生活中音乐、书籍、电影观剧不断,父母喜爱风行的文艺作品和演出,耳濡目染下,钱天华也爱上文艺,至今钟情交响乐。“唯有热爱,才能走到最后。”他说,是生活中的热爱支撑全家度过艰难岁月。父亲晚年仍痴迷于昆曲——那是他青年时代就倾心的艺术,还积极参加上海昆剧团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