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施氏伤科”摆出的多种传统膏药吸引了不少海内外青少年的目光。肇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江苏海门武夫施镇仓的“施氏伤科”如今是沪上著名的中医骨伤科流派之一。2021年,施氏伤科疗法被收录进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来自上海市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施氏伤科的胡蓓玲介绍,纯手工调制伤科膏药及散剂、骨折外治法特色小夹板固定、针推共济的巧妙手法、以《伤科传薪录》为基础的伤科内治方药是“施氏伤科”独特技艺。当日,另一位来自该院药剂科、纯手工调制伤科膏药逾30年的吴燕儿细致演示了伤科膏药制作过程。她说,施氏伤科膏药是由乳香、红花等活血化瘀止痛中药组成,每天现拌、现做。吴燕儿一边说,一边小心地把两克到三克药粉放在膏药布的圆圈中,而后慢慢敷上绵纸,压实、敲紧直至微微出油。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戚金城)近日,由深圳市公安局、香港警务处联合举办的“同行禁毒”2025年深港青年禁毒文化交流活动在深圳举办。活动为深港两地禁毒宣传和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深港两地禁毒部门相关人员和143名深港青年学生共同参加活动。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贾杨表示,多年来,上海市中医文献馆每次参与上海国际青少年互动友谊营活动,都会推出各具特色的中医药传统文化体验项目。“今年,名为‘非遗体验’的主题活动除了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了解中医精华外,更希望他们能把中医药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贾杨解释,比如现在上海的天气闷热,紫苏饮子能够行气化湿,体现了中医药食同源的特点;施氏伤科体验项目不仅告诉孩子们中医可以治病,还会教他们如何保护关节和肌肉等,让其在生活点滴中体验中医魅力。
面对一些国家和地区收紧入境政策,中国单方面免签和过境免签国家已分别扩大到47个和55个,“中国游”继续升温,今年上半年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同比上升53.9%;
近日,在青岛北开往北京的D26次列车上,旅客张先生找到乘警报案,称自己在洗漱时将手机随手放在铺位上,等他回来后却发现手机不见了。
除实地调研,全国工商联还与政府部门、企业和商会等召开多场座谈会,对12.6万家民营企业开展了线上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我国民间投资的现状、发展态势及面临的主要困难。调研组鼓励民营企业家坚定信心、直面挑战,以破局突围的勇气和勇争第一的决心,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
曾文莉说,“要发展网球经济和其他体育经济,我们要思考一下,是否已将体育产业充分市场化,运动员的商业价值是否已充分释放,对体育产业、体育经济的杠杆作用是否已充分发挥。”她表示,“我们应该为明星运动员的商业活动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二是生产经营有场地。支持各地围绕产业需求,打造创业孵化生态圈,统筹创业孵化载体建设与产业园区建设,向毕业生等青年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场地支持。政府投资的创业载体场地,优先向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免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