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上海的国际科技合作持续深化,积极推进与主要创新国家、地区开展双多边科技合作,目前累计签订20多份合作协议,支持建设6家国家级、43家市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累计建设623家外资研发中心。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蔡榕研究员表示,该院目前形成的全规格浮空艇产品谱系,已在科学观测、应急通信、草原生态、海洋中继通信、对地观测及安全防控等场景成功应用,深度赋能生态、应急、通信、科研等关键领域,成为服务国计民生的重要技术支撑。
中国—东盟(马来西亚)企业家协会会长 林恒毅:从马来西亚国家的发展战略里面,绿色经济是很重要的一环。中国有着许多的这种良好的技术和成熟的技术,其实就是希望能够把这些成熟的技术带来发展中国家,让我们大家能够共享、共建和共创。
今天的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邮政快递网。高速铁路网覆盖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速公路网覆盖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航空网覆盖92.6%的地市,80%的新建客运枢纽换乘距离小于200米。
如何达成这一目标?“我们不仅要‘引进来’,更要‘长出来’。”在重庆两江金融发展有限公司企业服务部负责人看来,产业集群与政策支撑是电动摩托车高质量发展的根基,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与“靶向引育”是重要保障。
在科学考察支撑领域,浮空艇自2017年起便深度参与第二次青藏科考,已在青藏高原的鲁朗、纳木错、珠峰、双湖、可可西里、塔什库尔干等核心区域先后开展系统性科学观测。其中,在2022年第二次青藏科考中,“极目一号”浮空艇升空至海拔9050米,突破同类型浮空艇升空观测高度的世界记录。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副研究员尚华哲称,“极目一号”浮空艇可对目标区域垂直大气环境进行精细观测,相关数据将助力实现精准天气预报。
据中国科学院空天院介绍,浮空器是一种利用内部充填密度低于空气的气体(通常为氦气)而产生浮力的航空器,其出现时间早于飞机,是一种古老的航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