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动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与俄罗斯少年儿童组织“第一运动”主办,主题为“铭记历史,共创未来”,旨在贯彻落实中俄两国元首今年5月共同签署的《联合声明》中关于“推动两国青年一代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重要共识,通过组织中俄青少年共同演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卫国战争主题歌曲和新时代主题歌曲,展现两国年轻一代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倡导世界和平发展的共同行动。
刚过去的这个夏天,1400余名陕西青年踏上西部计划的征程,近700人奔赴新疆——他们中,有想“亲眼看看课本里的大西北”的海南学子王广英,有背着近百斤行囊的农业专业研究生王宜熊,也有坚定地说“西北人的使命,就该是建设西北”的陕西姑娘贾欣。跨越四千公里,近年来陕西已有近7000名青年,踏上服务边疆、奉献青春的征程,他们中380余人选择扎根基层,传唱属于青春与热土的时代之歌。
航天育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特性,吸引了亚洲、非洲众多国家的关注。王键宽表示,万绿智慧目前已与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和加纳等6个国家开展“航天稻米”品种种植试验,产量优势明显。
更让他意外的是,这位干部能准确叫出每个人的名字。正是这些温暖的细节,成为这批志愿者扎根的“种子”。2020年,和唐俐捷同期来到英吉沙县的38名志愿者,最终有24人选择留下。
本届展览投稿数量创下刘海粟美术馆新馆恢复举办该品牌大展以来的历史新高,体现了青年艺术家群体旺盛的创作热情和展览日益扩大的影响力。投稿作品类型在传统的平面绘画、雕塑装置之外,呈现出显著的多元化趋势,广泛分布于新媒体影像、实验摄影、艺术设计、数字艺术(包括AI生成艺术、算法艺术、虚拟现实艺术等)、潮流艺术(如潮玩设计、街头艺术衍生)、跨媒介装置等新兴艺术类别。这种创作媒介的广泛拓展,正是对当下喷薄向前的人工智能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文化变革的呼应。
王键宽说,万绿智慧作业区现在基本实现智能化,无人插秧机播种效率达到人工的40倍,无人机施肥速度是人工的80倍,每亩种植成本比传统方式节省约300元。
“我们这里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三江平原腹地,水网密布,湿地广阔,给了鸟儿们安全的歇脚地。我们通过规模化的树种栽植、建立人工鸟巢等方式,现在环境越来越好了,东方白鹳、天鹅这些珍稀鸟类都来得更多了。我们周边广阔的农田收割后,散落的稻谷、玉米也是丰富的食物补充,能让候鸟们吃饱了再上路,有力气完成接下来的漫长迁徙。”李昕怡说。
初秋的沈阳,阳光带着微微的暖意,穿过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那扇雕花木窗。我站在小院里,听着墙外马路上汽车驶过的鸣笛,忽然觉得这方闹中取静的院落像艘泊在时光里的船——舱里载着的,是九十多年前烧得正旺的烽火,更藏着一道穿越党派、阶层、民族的精神纽带。青砖灰瓦的院落在周遭的高楼间显得格外沉静,墙角的爬山虎顺着斑驳的墙面往上攀,叶片上还沾着昨夜的露水,恍惚间像是能看见当年不同身份的人们,披着晨雾走进这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