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蹚水过河,一路有将近20次。从五道河村走到朱家沟,只有3.5公里,平时步行不过40分钟。可暴雨山洪后的这支队伍从凌晨5时20分出发,经过约4小时的跋涉,于9时多终于抵达了朱家沟村。
展览还特别面向香港青少年发起绘画作品征集活动,同场举行的“国宝艺术课堂——共绘我和大熊猫的故事”邀请专业艺术家,为参与的香港青少年提供现场指导,完成后的作品将被展示在现场的“共绘墙”上。(完)
北京早高峰地铁10号线上,上班族朱微熟练地戴上耳机,点开“微信读书”APP里的《三体》有声书。“眼睛可以休息,耳朵不闲着。”她告诉记者,“通勤一小时,两周就能听完一本大部头。”对她而言,有声书是高效利用碎片时间的利器。
交通的改善,让曾经尘封的古道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在岔山村经营一家特色草编小摊的村民姜燕说:“香港来的旅游团最爱带走我们的腐竹和土鸡,为方便他们带回去,土鸡得提前宰杀好、真空包装才能方便携带。”
古道的复兴,带来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年轻人的回归尤为亮眼。“00后”女孩何倩的选择颇具代表性。今年,她毅然辞去了在外地的销售工作,回到岔山村,开起了一家民族服装出租店。“回家发展自由,没人管,我自己当老板。”她的店铺在旅游旺季时,一天能租出三四十套民族服饰,主要的客源是来到这里写生的学生,以及自驾来的游客。
8月28日上午,中国煤矿文工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文工团领导任命决定。经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决定,任命靳东为中国煤矿文工团(中国安全生产艺术团)团长。
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郑焕钊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日益融入各种公共空间和消费场景中,在这一背景下,阅读场景不再局限于公共图书馆,创意书店、图书市集、城市书房等阅读与消费融合的空间不断涌现。各类具有消费性质和打卡特点的阅读场景,不断构建年轻人的阅读生活新方式,“一边喝咖啡、一边读书、一边撸猫、一边观赏绿植,成为年轻人阅读休闲的新选择。”郑焕钊说。
在村超重启的前一周,记者来到榕江,这时距离榕江受灾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基本恢复了秩序。这里的早市也已经充满了往日的烟火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