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东南大学迎来了4256名本科新生。学子们满怀憧憬与希望步入校园,开启人生新篇章。校园内处处洋溢着温暖而热烈的迎新氛围。在新生报到现场,设有专门的“绿色通道”。在这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通过“一站式”游园打卡的形式,了解费用缓缴办理、资助政策讲解、生活学习礼包发放等流程,办理入学更加简单便捷。
“不仅是X光片,心电图等检查资料都能实时传输,由牵头医院专家远程把关。”乌拉特中旗卫生健康委办公室主任石楹新介绍,“我们还在系统中接入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工具,帮助医生提升诊疗效率。”当地医院用心、用情为中蒙两国人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2015年5月至2024年底,甘其毛都镇卫生院共接诊8430名蒙古国患者,蒙古国的海关、边检人员也常来医院进行体检。
再看粤港澳大湾区。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产业科技互促共强,9个超万亿级战略性产业集群以“研发在深广、制造在珠中惠、服务在港澳”的网络化协作模式提升全链条价值。
一般说来,人在特殊境遇下,多少会有些特殊感悟。这两年,我的日脚发生小插曲,可并不妨碍我内心时时盘桓着熟识的前贤曾有过的蹉跎。一位老人告诉我,他在坐“喷气式”时默念冥想着昔日倾心的抗战漫画。一番话就像一团火似的揳入心坎,让我意识到了力量,颇得志趣。某次,忽地觉出那些漫画的孤寂,顿生惊喜的灵感,仿佛得了一帖性情的润滑剂,谋食的意义也变得更为深刻了。《救亡漫画》《抗战漫画》是上个世纪抗战时期的重要刊物,形成中国漫画运动的一个纪元。驻足其间,为之沉湎;细嚼慢咽,感触良多。选编此书的过程,常有难以自持的倾诉欲望,在给朋友的电子邮件中敲打些许感言。当下编事告竣,看看不经意留下的文字,摘录若干篇什附骥书尾,聊作纪念。
这支由浙大师生团队研发的机器狗组成的智能迎新小队,是今年迎新现场的特殊“志愿者”。它们不仅会跳舞卖萌,还能灵活地穿梭于人群之中,帮助运送饮品和各类物资。别看它们个头小,背起大件行李可一点也不含糊,能够在楼梯等复杂地形中稳健负重、快速前行,成为迎新服务中妥妥的“智能担当”。
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我们定能将中国市场打造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高地、吸引全球资源的强大磁场,为全球发展注入正能量和确定性。
近日,我的脑海里常出现《救亡漫画》每期首页刊登整版漫画作品的影像,我觉得在报刊史上都是少见的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感。这种珍贵的视觉文献所提供的战争境遇,是进一步审视知识分子在特殊困境里内省式的范本,透析文人艺士的悲苦、悲愤、悲哀,乃至心灵激荡。无论是见证还是表现,包含极强的纪实元素,对社会变迁及抗战进程有着丰富的阐释。我总在思忖,当年艺术家们为什么会有如是认识呢?是什么力量驱动他们一个个成就作为的呢?我在第2号上读到黄嘉音几乎是饱蘸血泪写道:“日机再三不顾一切地轰炸上海南站大批手无寸铁的民众,轰炸松江火车上非战斗员的难民,接连又在广州、南京、汉口轰炸平民区。”大约这是给我的答案吧。
一位老友向苏木娅讲述了到中国就医的经历,让她动了心。“早听说中国发展好、环境好、医疗水平高,我就想着也到中国医院去看病。”苏木娅家在蒙古国南戈壁省,与巴彦淖尔市接壤,到乌拉特中旗看病,需经甘其毛都口岸入境,全程数百公里。家人心疼老人,便由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