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是山西经济发展需要深入思考和突破的重大课题。综合配套改革,正是破题之举、关键一招。
拉美的这些思想者围绕不同路线进行辩论和实践,这其实是一种全球性的现象。比如土耳其的知识分子,他们经常在思考是要“向东”还是“向西”。说实话,乌克兰今天面临的问题也是类似困境的一种激化。很多问题其实都是这个类型,只不过在上个世纪之交,大家还是有选择的。但现在,我们好像已经进入了一个所有文化都被压缩到同一条赛道的时代。无论是在先发的还是在发展中的,现在即使你犹豫,都很难回头了。所以我们现在的感觉是,我们正生活在全球资本主义最坏的阶段,而且更坏的是它不死啊。
必须到点到人实施预警“叫应”。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完善监测预警手段,滚动会商研判雨情汛情发展趋势,明确属地相关部门与工地营地防汛责任人之间监测预警信息传递方式,第一时间点对点推送到位,确保有叫必应、有应必答。建设、施工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实时接收雨情水情预警等信息,迅速传递转移指令至工地营地驻地所有人员,确保做到“上游下雨、中游吹哨、下游快撤”。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会长 许军祥:2025年我国资源循环产业产值有望达到5万亿元,规模越来越大。在全国统一大市场框架下的资源循环利用,低碳环保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假洋牌”出现在美妆、保健品、食品等多个领域,其套路已然“成熟”:成本低廉的普通商品在国内进行生产、在国外注册商标,仅仅冠以一个“洋名”,摇身一变成为高端进口货,身价倍增。同时,直播间部分主播将商品真实身份层层包裹,刻意模糊产地信息,轻描淡写商标背景,再通过精心设计的话术,让消费者在冲动下单中防不胜防。
有的人一开始非常激进地去抗争这种宿命,但很多人在中后期,由于现实的压力和文化上的努力达不到预期,慢慢变得保守,甚至有的人晚年又重新接受了欧洲文化。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所以,当我们面对拉美知识分子或者思想者的写作和观点时,有时候不能光挥起批判者的武器。我们也需要理解他们在文化教育传承中的复杂性和困境。
从经济史的角度来看,拉美不少国家历史上曾经放弃过货币主权,直接与美元完全锁定,甚至不再使用本土货币。大家印制的钞票,其实只相当于美元兑换券,在金融上没有任何自我防护能力。现在在米莱的执政背景下,阿根廷也可能会采取放弃自我保护的类似做法。这其实可以让我们从阿根廷的视角看到全球化的另一面。我认为这些教训体现在以往的依附理论或相关理论总结中。
澎湃新闻:拉丁美洲思想的形成,一面深受与欧洲、美国等外部世界的互动影响,同时又不断追问自身的文化主体性。您如何看待拉美思想在这两者之间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