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吉隆坡出席东亚合作年度系列外长会时提出“南海应该构建起新叙事”,即“不要一提到南海就想到摩擦、冲突甚至对抗,而是应想到和平、稳定与合作,这应成为今后南海叙事的主流。”
2023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四川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和产业体系较为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2022年6月,广西某生产企业突发集体中毒事件。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人医院中毒与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农康快速判断其为砷化氢中毒,立即组织紧急多学科团队合作,及时对症治疗。经过近一个月的诊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
尽管“七下八上”防汛工作成果显著,但面对接下来气候不确定性增多、部分地区遭遇旱涝急转威胁,以及一段时期以来持续高水位运行后,部分水库坝体、堤防险工段存在隐患等问题,我们必须继续绷紧防汛这根弦,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科学的措施、更加周全的预案,全力应对可能出现的新局面。
8月18日,南宁市西乡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称,截至8月17日24时,该城区在开展基孔肯雅热疫情主动监测和排查工作中,发现本地病例5例,其中安吉街道2例、北湖街道1例、西乡塘街道1例、心圩街道1例,患者均为轻症,目前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诊治。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保护成效持续显现,野生动物与人类活动区域交织愈发频繁,因交通事故导致动物伤亡的“路杀”事件也随之增多。
太原8月20日电 (刘小红)为拓宽入境游客源渠道,山西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将于9月16日开通太原直飞韩国首尔国际航线。这是山西继大同后开通的第二条直飞韩国首尔航线。
以“课程嵌入”贯通育人链路,增强“大思政课”的知行转化力。项目式实践要有效提升思政引领力,必须深度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破解专业课程与社会实践“两张皮”的困境,构建“知行合一”的育人生态。首先,知识重组,专业课程内容向项目转化。利用项目本身的跨学科属性,将专业课程核心知识模块转化为项目实践的“任务包”或“问题集”。围绕综合性实践主题,思政教师、专业导师、行业专家共同设计任务链。这种基于真实问题的知识重组与供给,打破了传统学科的藩篱,使学生在项目中自然领悟知识的整体性与思政的统领性,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频共振。其次,能力贯融,专业能力培养向项目借力。项目式实践是能力锻造的熔炉。学生在项目式实践中不仅产出项目成果,更能够通过系统性实践过程,全方位锤炼青年适应时代要求、担当复兴大任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有效促进了“知”与“行”的深度转化。再者,场域延展,专业实践场景与项目衔接。项目式实践将育人场域从教室延伸至广阔天地。通过构建“课程教学-项目实践-反思提升-成果辐射”的闭环,项目前理论铺垫与价值引导,项目中实践探索与能力锤炼,项目后成果凝练及社会传播,形成一个持续深化、影响扩大的全域育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