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知识分子确实要改变自己说话的方式,不能用过去的经验和语言。今天是多模态的时代,刚刚许老师说到播客、视频,包括文字也变成了微博,视频还有短视频,很多人对这个会有批判。我一开始也是批判,许老师纠正我,它在传播上肯定是有其优势,现代人接收信息的渠道早已不同。过去学习就是把一本书背下来,不整体也得整体。今天谁还会用背六经的方式?如今学生更关注“知识点”。他们不再追求系统掌握,而是先谈“点”,再谈“面”。许老师这本书里面绝对是一个网,它有线,有很多故事,还有很多的点,这个点和线、面、网怎么结合?新媒体当中有很多可圈可点的东西,比如经济学家用讲故事的方式吸引你的兴趣。
嘉兰惠采访过许多参加了这场战争的美国人和中国人。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大家称呼彼此为兄弟,视彼此为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家人。“我们应该捍卫这种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的精神,实现维护和平这一共同目标。”
香港的抗战地位,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愈发凸显。曹二宝指出,日军入侵香港当日,毛泽东就急电周恩来、廖承志、潘汉年:“立即组织香港文化人、党的人员、交通情报人员向南洋(东南亚)和东江撤退。”开启了震撼世人的“秘密大营救”。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特聘教授谢必震表示,回溯历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谱写了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英雄篇章。台湾光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重要成果,彻底洗刷了民族屈辱,重新奠定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与法理基石。这两大历史事件紧密相连,共同彰显了两岸同胞不畏强暴、共御外侮、追求统一、振兴中华的坚定意志和伟大力量。
6月17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陈政高同志多位亲友处获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部长、党组书记陈政高同志,因病于2024年6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9月2日08时至3日08时,新疆北疆北部、陕西大部、山西南部、河南西部、四川盆地、苏皖中南部、上海、浙江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四川盆地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50~65毫米)。新疆北部和南疆盆地、宁夏、内蒙古中部、山东半岛等地部分地区有4~6级风,新疆山口地区有7~8级风。
1938年夏到1941年12月香港沦陷、保盟转到重庆以前,从欧美加澳和东南亚征集的援救物资,通过香港“联合行”密运延安等敌后战场。仅给“国际和平医院”的卡车就有30余辆,港澳和海外捐款约500万美元(以购买力计算约相当于现在2亿美元),捐赠物资、医疗器械、药品120余吨(平均每月送出3吨)……保盟还引介白求恩、柯棣华等国际友人不远万里来华参加抗战。
当时,随着内地多城沦陷,茅盾、夏衍、邹韬奋等大批文化名人来港避难,一时群英荟萃。《华商报》油墨飘香,《大众生活》半年发刊30期,还大量翻印《论持久战》等名篇,让中国抗战理念广传海外,凝聚起港澳同胞与海外华侨的抗日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