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常规赛已战罢三轮,累计吸引超过18万名球迷现场观赛,第三轮比赛平均到场观众1.5万人,较首轮翻番,已远超中甲联赛的场均观赛人数。
(1)按照图像涉及的学科领域,将图像及其内容进行分科研究。如传为五代胡瓌的《卓歇图》卷,鉴定界对其时代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对此图的研究可以切割成若干个单体图像,借鉴不同的学科分别研究不同的图像组,如以古代的外交史推定画中二人对坐图像的内容,以民族学和民俗学辨识画中髠发、服饰等民族归属问题,以陶瓷史分析画中瓜棱壶的时代和流行地域,以民族音乐史辨识画中的竖式箜篌的来源和舞蹈的传播,以染织史探究画中地毯和鞍垫纹饰的民族特性,以古代养马史考证画中的马种,等等,把每一类图像分解成一个个单体研究后,找到了涉及时代、地域、民族的共性因素以及互证关系,以验证过去对该图作者、时代和内容的鉴定结论。
望气最大的局限性在于难以解决元以前绘画的鉴定问题。早期绘画的鉴定方法不同于明清到近现代绘画,早期绘画遗存不多,其中有作者自署名或钤印者甚少,此外,小部分无款印的画迹被断为某朝佚名之作,大部分被委以某名手之作。更有甚者,明、清两季的造假者将当朝的人物画混为早期古画。因此,今人难以用“望气”的方法解决早期绘画的鉴定问题。
金恩周说,她第一次知晓三国历史,便被诸葛亮的故事深深打动。在中国,诸葛亮因“鞠躬尽瘁”而备受敬重。在韩国,诸葛亮同样也是“智慧和忠诚的化身”。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三国迷”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看望诸葛亮,她希望让更多人知道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
书画鉴定信奉的通识是“在比较中鉴别”,其鉴定活动是在大量的图像、款印的真伪比较、真真比较、伪伪比较中展开的,图像考据则远远不满足于图像之间的多种比较,更注重的是以图像为中心,去寻找多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与古书有原本、拓本、抄本、伪本一样,古书画也有真迹、临摹本和伪本,历代朝野都有许多临摹古书画的活动,在唐宋相继出现了由宫廷组织的大规模临摹先贤书画的活动,精心制作了许多复本,在当时是出于延长原件寿命和研习的目的。由于历史上人为和自然的因素,传世的东晋卷轴画已荡然无存,唐代的卷轴画亦存世无几。国家文物局书画鉴定小组的专家、学者们基本甄别了文博机构的藏品,重新查证了先贤及皇家的鉴定结论,将临摹本与原件、真迹与赝品区别开,是二十世纪中后期研究古代书画的重要课题。
以经验为主的鉴定方法,俗称“望气”。主要是依靠长年积累的经验和谙熟鉴定对象的能力,如通过大量阅览熟悉某个画家各个时期的作品和相关流派、时代作品的语言习惯特性(构图、笔墨、造型)以及款印等“气息”,从中找出其艺术形成和演化的规律,并结合画中的题跋、印鉴,形成一整套具有经验性的“望气”标尺,判定其真伪。如面对吴昌硕的梅石、齐白石的虾蟹等,这类绘画中的“气息”与社会历史人文的时代性没有直接的联系,一般不直接构成图像考据的人文元素,只能对其真伪作出经验性的判定。因而传统的经验性的“望气”是不可或缺的鉴定方法,其传授面相当小,主要方式是师徒之间的心口相传,有些是难以言传的感性经验,学习者需要经过长时期的实践和感悟,方能意会,渐渐形成一个属于个人感性经验的风格鉴定谱系,而在这个谱系之外的古画,则难以应对了。文人们据此形成的鉴定结论,以三言两语的形式出现在题跋或笔记里,难以详尽阐发其理。